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羅馬書第11章


Rom 11:1  我且說,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斷乎沒有!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後裔,屬便雅憫支派的。

[註1]         在十章,保羅引用摩西和以賽亞的話,指出以色列人都應該知道:因著他們的悖逆頂嘴,神已經揀選了外邦人。但保羅說,神斷乎沒有因此就棄絕以色列人,並以他自己的逼迫主,和以利亞對以色列人的控告來佐證。

[註2]         首先,保羅以他自己的出身,來證明神不會棄絕祂百姓。保羅說他是屬於便雅憫支派,是十二支派中一個非常小的支派。雖然保羅曾逼迫主,但是,神還是按著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憐憫了他。感謝主,神是一位守約的神,縱然以色列人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祂自己(提後二13)。

 

Rom 11:2  神並沒有棄絕他預先所知道的百姓。你們豈不曉得經上論到以利亞是怎麼說的呢?他在神面前怎樣控告以色列人說:

[註1]         「神並沒有棄絕他預先所知道的百姓」。引用自詩篇九十四篇14節。上節,保羅是以他自己為例,雖然他逼迫主,主還是憐憫了他。這節是引用詩篇的話,加強他的論點,並舉例雖然有以利亞對以色列人的控告,在祂的百姓中還是有祂所保守的七千人。

 

Rom 11:3  主啊,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註1]         出自列王紀上十九章14節。以利亞為了躲避耶洗別的追殺,躲在何烈山的一個洞裡。

[註2]         先知是代替神向人說話;祭壇是使人能與神有和平。先知被殺,祭壇被拆,代表以色列人如同外邦人一樣,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成為局外人,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弗二12)。

[註3]         「尋索我的命」,原文「尋索我的魂」。人的魂之所以成為人的生命,是因為有神的靈,也就是有當初神向亞當所吹的一口氣,成為活的魂(創二7有靈的活人,原文活的魂)。所以基本上,魂的生命是來自神的靈所賜給的生命,兩者在本質上並沒有分別。但在性質上,還是有分別:靈是生命的源頭,而魂是個人生命的表現。人如果沒有靈,身體就是死的(雅二26),就也沒有由個人的魂,所發表出的個人意見。但是,一旦人有了靈,個人的魂就產生出其個別的功用。有的如以利亞一樣向神忠心,有的卻背棄了神的約,用刀殺先知,並拆毀神的祭壇。

 

Rom 11:4  神的回話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註1]         出自列王紀上十九章18節。

[註2]         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或是未曾向她巴力屈膝的巴力是當時迦南人對他們所敬拜之神的稱呼,意思是主人。巴力這字應該是陽性,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該節是以陽性的冠詞來形容。但是保羅在引用這節時卻以陰性冠詞,η / he,來代替,如列王紀下二十一章第3節,七十士譯本。在屬靈的意義上,也許是指當時追殺以利亞的王后耶洗別是一位女性。代表教會的墮落是以女人的地位自稱是先知,取代基督在身體中作頭的地位(啟二20)。

[註3]         以利亞認為以色列人都背棄了神的約,拆毀了神的祭壇,用刀殺了神的先知,只剩下他一個人。但實際上神還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這七千人對於以利亞來說,是一個難以想像的數目。但是,這七千人對於整體的以色列十二支派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小的數目,如下節所說的,那只是神揀選的恩典所留下的餘數。

 

Rom 11:5  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 

[註1]         「如今也是這樣」,指的是保羅的時代,但也適用于現今的時代。

[註2]         「照著揀選的恩典」。保羅是說照著揀選的恩典,不是照著恩典。如果是照著恩典,全體的以色列人是神所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後裔,應該如天上的星那樣多(創廿六4)。但是照著揀選的恩典,是在全體的以色列人中,只有少數人被揀選。

[註3]         「所留的餘數」,原文「餘數」,指的是上節神所留下的。所以,中文和合本翻譯為所留的餘數。主說: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太廿二14);不管是在舊約或新約,神所保留的都只是餘數,是不多的。

 

Rom 11:6  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註1]         「出於恩典」。“恩典”這字的字根意是“喜悅”。以色列人是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後裔,是出於神的喜悅,和以色列人的行為無關。神所保留的餘數也是出於神喜樂裡的揀選,更和行為無關。

[註2]         「不在乎行為」。請注意,不在乎行為的意思,不是說完全沒有行為,而是說不在乎人自己所認為對的行為。人被稱為義的意思並非沒有行為,而是行出神所認為的行為。就如那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就是一種行為,是靠著神的恩典,做了神所認為對的行為。然而,在曠野的以色列人造出了金牛犢,是依據自己所認為對的原則。因為他們不知道摩西發生什麼事,認為沒有人可以為他們領路,就造出了他們認為可以為他們在前面領路的金牛犢。士師記是以色列人進入美地後一段很黑暗的歷史。以色列人之所以有這麼一段黑暗的歷史,就總結在士師記結束的一句話: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其中各人任意而行,應該翻譯為各人行自己所看為對的事。以色列人認為他們沒有王,所以各人行自己所看為對的事。其實,神是以色列人的王,他們應該行神所看為對的事,而不是行自己所看為對的事,即使那不是一件惡的事,也是神所不稱許的。

[註3]         恩典就不是恩典了,應該翻譯為恩典就成為不是恩典了。人所認為對的行為會改變恩典的本質,使恩典變成不是恩典。以色列人是出於恩典,但是因著他們行自己看為對的事,就使恩典變質,成為不是恩典。

 

Rom 11:7  這是怎麼樣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

[註1]         在神的恩典裡,全體的以色列人都是神的百姓。但在這裡,保羅將以色列人分為兩類人:蒙揀選的人其餘的人蒙揀選的人就是所留的餘數,是少的,有如以利亞時代的七千人;其餘的人” 是多的,都是向巴力屈膝的。保羅在這裡稱這些其餘的多數以色列人也是有尋求的,只是成為頑梗不化的,而沒有得著。

[註2]         頑梗不化原文 επωρωθησαν / eporothisanwere hardened),源於 πωρος / poros 這字,是一種石頭。Poros 如果用於形容眼睛,表示瞎眼;但一般用於形容心的剛硬(約十二40)。心是我們裡面之人,魂,最主要運作的地方。以色列人的頑梗不化,如同當初人在伊甸園的失敗,也就是心思被敗壞了,最終甚至成為頑梗不化的,也就是成為以西結書所說的石心(結十一19,卅六26)。

 

Rom 11:8  如經上所記: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

[註1]         引用自以賽亞書二十九章10節:因為耶和華將沉睡的靈澆灌你們,封閉你們的眼,蒙蓋你們的頭。你們的眼就是先知;你們的頭就是先見。 ”,和申命記二十九4節:但耶和華到今日沒有使你們心能明白,眼能看見,耳能聽見。

[註2]         「昏迷的心」原文「昏迷的靈」。“昏迷”原文κατανυξεως / katanyxeosvexation),含有刺痛的意思,表示極度的哀傷。一個人因為極度的哀傷,身體就會失去正常的功能,導致眼睛看不清楚,耳朵也聽不見。昏迷這字在以賽亞書是說沉睡。同樣的,一個人在沉睡中,也會失去身體正常的功能,導致眼睛看不清楚,耳朵也聽不見。“昏迷的靈”並不是指靈本身昏迷,而是指靈的能力和運作,叫人昏迷。因著以色列人的頑梗不化,神的靈在頑梗不化的以色列人身上運作的結果就使他們昏迷!所以,昏迷的靈是指神的審判,讓以色列人的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也不能聽見。神的這審判也就是下節所說的報應。

 

Rom 11:9  大衛也說:願他們的筵席變為網羅,變為機檻,變為絆腳石,作他們的報應。

[註1]         出自詩篇六十九篇22節:願他們的筵席在他們面前變為網羅,在他們平安的時候變為機檻。

[註2]         「筵席」原文「桌子」,其上有主人為他兒子準備的餅(太十五25)。所以,他們的筵席,意指以色列人從神所得的福分。諸如神聖言的交托(羅三2),還有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以色列人的,還有列祖也是他們的,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羅4-5)。這些都是以色列人向世人展示的“筵席”。但是以色列人卻不珍惜這筵席,使桌上的餅成為外邦人所吃的碎渣兒。

[註3]         「網羅」,原文 παγιδα / pagidasnare),源於 πηγνυμι / pegnumiset up),意搭建,如希伯來書八章2節:這帳幕是主所“支”的。帳幕本是一個居所,但是一旦困在裡面,就如困住動物的網羅。

[註4]         「機檻」,原文 θηραν / thirantrap),字源為野獸,意狩獵。在詩篇是說:在他們平安的時候變為機檻。人本有神所賜的平安,能以管理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一28),但以色列人最終卻失去了平安,成為被狩獵的動物。

[註5]         報應原文 ανταποδομα / antapodomarecompense),意報答(路十四12),所以是一種回報。變為絆腳石,作他們的報應。這是保羅引用詩篇時所加入的。意思是:神對於以色列人的祝福,本是神所要建造的居所,卻成為他們的網羅,叫以色列人成為被狩獵的動物。我們如果不珍惜神的祝福,這祝福就會成為絆腳石回報我們。以色列人的結局,是我們信徒今日的鑒戒,如下面21節所說的: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

 

Rom 11:10  願他們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見;願你時常彎下他們的腰。 

[註1]         出自詩篇六十九篇23節:願他們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見;願你使他們的腰常常戰抖。

[註2]         「願他們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見」,是上節給以色列人報應的結果。

[註3]         「願你時常彎下他們的腰」,代表以色列人的筵席之所以變為網羅,變為機檻,變為絆腳石的原因,是與他們驕傲的魂有關。在詩篇是說使他們的腰常常戰抖是指以色列人在末日的悔改謙卑,因哭泣而使腰不斷的抖動。

 

Rom 11:11  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要激動他們發憤。

[註4]         「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失腳就是接下來所說的過失跌倒就是失去神的救恩。以色列人暫時的過失,是會叫他們如同枝子一般被折下來(羅十一17),但還是會因為他們的悔改相信而被重新接上(羅十一23),以至全家得救(羅十一26)。在保羅針對以色列人失腳後,這裡說話的對象就轉而針對在羅馬的外邦信徒(羅十一13)。

[註5]         神的律法是說:不可將絆腳石放在瞎子面前(利十九14)。因為瞎子行路本就容易跌倒,更何況在路上還有絆倒人的石頭。基本上,以色列人是瞎眼的,又將神給他們的祝福轉變為絆腳石。

[註6]         「斷乎不是!」。瞎眼的以色列人一失腳必然會叫他們跌倒,但是保羅對羅馬的外邦信徒卻說斷乎不是!。不是不會跌倒(因為以色列人的確跌倒了),而是說以色列人的跌倒不是神的目的,而是神的手段,為了:一面使救恩臨到外邦人,另外一面是為了激動以色列人發憤。 如前面第十章19節所說:我要用那不成子民的,惹動你們的憤恨;我要用那無知的民觸動你們的怒氣。

 

Rom 11:12  若他們的過失,為天下的富足,他們的缺乏,為外邦人的富足;何況他們的豐滿呢?

[註1]         「若他們的過失,為天下的富足」。天下原文 κοσμου / kosmouworld),中文也翻譯為世界(太十六26),或世人(約一29)。以色列人因過失就失去了神的救恩;這救恩一臨到世人,就成為世人的富足!

[註2]         「他們的缺乏,為外邦人的富足」。所謂缺乏富足不是指外面屬物質的,而是來自神,是屬靈的。一個沒有神的人,即使是一個財主,也會發現自己是可憐的;但是一個擁有神的人,即使是討飯的拉撒路,也能富足的躺臥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路十六20-24)。以色列人因著他們的過失就成為缺乏的人,是指在以色列中真正是亞伯拉罕子孫的人數是逐漸減少的;所以,外邦人的富足,就是指外邦人中成為亞伯拉罕子孫的人數是逐漸增加的。

[註3]         「豐滿」,原文 πληρωμα / pliromafullness),意充滿(林前十26),有如一個容器被裝滿東西。亞當是照著神的形象和樣式造的,就是為了裝滿神的生命,成為一個長大成人的人,為了彰顯神(弗四13)。所以,豐滿也有彰顯的意思。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就是一個容器,為了彰顯基督那充滿萬有的豐滿(弗一23)。所以,以色列人的過失,就是以色列人沒有成為彰顯神的器皿。即使如此,以色列人的過失還是成為世人的富足。那麼,以色列人的豐滿豈不更能祝福外邦人。

 

Rom 11:13  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原文作榮耀)我的職分,

[註1]         「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不是對不信的外邦人說話,而是對外邦的信徒說話,也就是對羅馬教會說話。保羅福音的職事不是為了不信的人,而是為了信主的人。就如我們的主耶穌在地上的職事,最主要是為了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太十五24)。

[註2]         「職分」,原文 διακονιαν / diakonianministry),是一個陰性名詞,中文也翻譯為職事(徒廿24),是所要做的工。而作工的人在中文就稱為執事minister)。教會中每一個執事,因為從主所得的恩賜不同,而有不同的職事;但因為同有一位主,所以教會的眾執事,即使職事不同,都是為了主那獨一的職事(林前十二45)。所以,沒有任何人可以宣稱某某主的工人,他的工作是教會所應該追隨的獨一正確的職事。

[註3]         「榮耀我的職分」。保羅不是說榮耀他自己,而是榮耀他的職事。這職事是神所託付給他的工作;所以保羅榮耀他的職事,就是榮耀託付職事給他的主。更何況保羅被神差遣向外邦人傳福音,是一件他必須要做的事,因為神已經將這責任託付他了(林前九1617)。在教會中,若有稱自己是神工人的,都要知道他的職分不是為了榮耀他自己,而是為了榮耀主。

 

Rom 11:14  或者可以激動我骨肉之親發憤,好救他們一些人。 

[註1]         「激動我骨肉之親發憤」,就是激動以色列人發憤。保羅是外邦人的使徒,向外邦人說話;在神的智慧裡,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是為了激動以色列人發憤,如前面11節所言。

[註2]         「好救他們一些人」。不是全部而是一些人。因著以色列人的頑梗不化,保羅知道大部分的以色列人都是被神所丟棄的(羅十一15)。所以,祂所能拯救的只是少數的以色列人。

 

Rom 11:15  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

[註1]         「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神和好」。天下12節,原文 κοσμου / kosmouworld),世界。這裡最主要是指外邦人。感謝主,在神的智慧裡,因著猶太人被丟棄,外邦人就得以吃到桌上掉下來的碎渣兒(太十五27,可七28)。

[註2]         「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外邦人的福音是碎渣兒福音;而以色列人的福音是浪子回家的福音(路十五32)。浪子離開父家,流浪在外,即使是活著的,也是死的。所以浪子回到父家,就是死而復生。也就是:所有悔改的以色列人都會被父神所接納,都是死而復生。

[註3]         因著亞當在伊甸園的犯罪,被逐出了伊甸園,人就活在必定死的命定裡(創二17)。所以,創世記就結束在約瑟所代表的以色列人,最終成為一具骸骨躺臥在棺材裡,停放在埃及(創五十26)。感謝主,在出埃及記,以色列人因著神的憐憫,在摩西的帶領下過了紅海出了埃及,就是死而復生。但是,以色列在進入美地後,以西結在異象中所看到的,以色列人最終還是成為遍滿平原的骸骨(結卅七1),需要有神的氣息進入他們裡面,使他們復活(結卅七5)。基本上,以西結的異象,要成就在那日全體的以色列人因著悔改,被神所接納,死而復生。

 

Rom 11:16  所獻的新麵若是聖潔,全團也就聖潔了;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聖潔了。

[註1]         另譯:所獻的頭一部分是聖的,全團也就是聖的;樹根若是聖的,樹枝也就是聖的了。

[註2]         「新麵」,原文 απαρχη / aparchefirst-fruit),初熟的果子(羅八23)。是所有果子中最先成熟的,也就是所獻麵團的頭一部分。按照律法,初熟的果子是要獻給神的(出廿三19,民十五21),歸耶和華為聖的(耶二3)。這裡是特指耶穌從死裡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20)。是所獻麵團的頭一部分,是聖的。

[註3]         「全團」,原文 φυραμα / fyramalump),意思是泥或麵團加水混合在一起成為一團(羅九21),代表全體的以色列人,但特指新約的教會。教會是歸給基督的初熟果子(羅十六5)。因著耶穌從死裡復活,成為初熟的果子,是聖的;就叫祂的百姓(猶太人和外邦信徒)都能全團成為聖的。

[註4]         「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是聖的了」。是以賽亞書十一章10節的應驗: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尋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榮耀。耶西的根就是大衛,預表基督。因著耶穌被立為主,為基督,就應驗以賽亞書所說的耶西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這裡是“樹”對比於“麵團”; 樹根“對比於“初熟的果子”,也就是“麵團的頭一部分”。

[註5]         保羅在這節的意思是:以色列人要認識,他們之所以能成為聖潔的子民:其一,主耶穌從死裡復活,成為初熟的果子;其二,主耶穌就是舊約所預言耶西的根,也就是大衛所預表的基督。換句話說,這節保羅是向以色列人證明:耶穌就是基督

 

Rom 11:17  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

[註1]         橄欖樹是用來形容神百姓的榮華(何十四6),能結華美的好果子(耶十一16),大衛就是稱自己如同神殿中的青橄欖樹(詩五十二8)。這節保羅也許引用自以賽亞書十一章16節:從前耶和華給你起名叫青橄欖樹,又華美又結好果子;如今他用哄嚷之聲,點火在其上,枝子也被折斷。

[註2]         「枝子」,原文 κλαδων / kladonbranches),它的動詞 κλαω / klaobreak),意折斷。名詞是枝子,動詞卻是折斷,這是枝子該有的警醒,要認識神的恩慈和嚴厲(羅十一22)。

[註3]         「野橄欖」,就是外邦人;「得接在其中」,就是接在樹上,接在神的百姓中,也就是接在教會中。所以,因著接枝,外邦人和以色列人,就成為基督的身體。一同從基督,橄欖根,得著生命的肥汁。

[註4]         一般的接枝都是將好的枝子接在結壞果子的樹上,為了改良樹的品種。從來沒有人將壞的枝子接在好樹上,壞的枝子也不可能因為接在好樹上而結出好果子。也就是說,野橄欖雖然代表外邦人,但被接枝的野橄欖枝不是外邦的罪人,而是外邦的信徒,也是好的橄欖枝。也就是說,神是將好的野橄欖枝子接在好的樹上,和其它已經在樹上的枝子一同得著樹根的肥汁。

 

Rom 11:18  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

[註1]         「舊枝子」,就是被折下來的不信的猶太人。

[註2]         「不可向舊枝子誇口」,因為基本上“根”,基督,所托著的樹枝是代表神的百姓,猶太人。雖然有些舊枝子被折下來,但在神的眼中也是只有幾根枝子” 被折下來而已。所以,基督這根基本上還是托著猶太人,不是我們這些野橄欖枝因著得接在其中就可以誇口的。在現今的基督教中,還是有很多的教導,隨意的詆毀猶太人,定罪他們是被神所棄絕的猶太宗派。身為外邦信徒的我們需要注意保羅在這裡所說的: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 野橄欖枝是更容易被折下來的(羅十一21)。

 

Rom 11:19  你若說,那枝子被折下來是特為叫我接上。 

[註1]         就是不信的猶太人被折下來,是為了使外邦的信徒得以被接上。這是野橄欖枝認為可以誇口的理由。

 

Rom 11:20  不錯!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

[註1]         「不錯!」。對於野橄欖枝在19節的誇口,保羅說:不錯!,但是保羅說野橄欖枝不可自高,反要懼怕。 枝子被折下來或被接上,其關鍵是因為不信使被接上的野橄欖枝毫無可以誇口的可能!

 

Rom 11:21  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 

[註1]         這話是嚴厲的,但卻被信徒所嚴重的忽略。基本上,外邦人的救恩是從猶太人來的(約四22)。所以神會折下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後來被接上的野橄欖枝。

 

Rom 11:22  可見神的恩慈和嚴厲,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裡,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

[註1]         「恩慈」,原文 χρηστοτητα / christotitagraciousness),字根意益處,它的形容詞在馬太福音用來形容主的軛是“容易的”。主的軛之所以是容易的,因為主是有恩典的神,對我們滿了恩慈。

[註2]         「嚴厲」原文 αποτομια / apotomiaseverity),源於字根 τεμνω / temno  (to cut);意“切割”,所以是“嚴厲”。在恩典的時代,我們不只高舉神的恩典,也要認識神的嚴厲。在伊甸園中,不只是有那滿了恩慈的生命樹,也有極其嚴厲的分別善惡樹。神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就是向不信的猶太人是嚴厲的。

[註3]         「向你是有恩慈的」。就是信的人。神向外邦的信徒是有恩慈的。

[註4]         「只要你長久在他的恩慈裡,不然,你也要被砍下來」。猶太人被砍下來是因為不信耶穌是基督;但是外邦的信徒會被砍下來,是因為沒有長久在神的恩慈裡。啟示錄的非拉鐵非教會預表恩典時代的教會,是今日的真猶太人(啟三9),主對非拉鐵非教會的囑咐就是: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啟三11)。主的恩慈是向著信徒的,是信徒所要持守的。信徒若不長久持守在他的恩慈裡,也要被砍下來,被奪去冠冕。

 

Rom 11:23  而且他們若不是長久不信,仍要被接上,因為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

[註1]         猶太人被砍下來是因為不信,所以只要猶太人相信耶穌是基督,他們就仍然要被接上。只要猶太人信了,神就能做事(羅四21)。

[註2]         「因為神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這是神給每一個猶太人的應許,要完滿成就在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的時候,如25節所說的。

 

Rom 11:24  你是從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尚且逆著性得接在好橄欖上,何況這本樹的枝子,要接在本樹上呢!

[註1]         「天生的野橄欖」。天生,和逆著性,原文 φυσις / phusis,意自然的生長,所以衍生為種類(雅三7)。外邦人是屬於野橄欖的種類,但卻可以接在好橄欖上;那麼,猶太人本就是屬於好橄欖上的種類,神當然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

[註2]         神的創造是要所有的受造之物各從其類。所以,神將不同種類的野橄欖接在好橄欖樹上,絕非神違反各從其類的原則,如17節備註所說。被接枝的野橄欖枝在被接上之前已經因著信,成為一枝好橄欖枝。而被砍下來的枝子是因為已經和不信的外邦人沒有分別,不符合各從其類的原則,所以被砍下來。

 

Rom 11:25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奧秘(恐怕你們自以為聰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

[註1]         「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奧秘」,特指下節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這是一個奧秘,要實現於主的再來。

[註2]         「恐怕你們自以為聰明」。聰明原文μυστηριον / musterion,源於φρην / phren,是指經驗所得的知識,不是與生具來的智力。就如一個聰明人之所以知道要把房子蓋在磐石上,是因為經驗,不是天生知道(太七24)。保羅這裡的意思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是一個還沒應驗的奧秘,所以他們也就是沒有這等知識聰明。

[註3]         「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不是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是硬心的,但有部分的以色列人是硬心的。硬心的原文 πωρωσις / porosishardness),名詞;它的動詞就是第7節的頑梗不化

[註4]         「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並不是說外邦人的得救有一定的數字,因為原文並沒有數目這詞。另外,添滿了原文 πληρωμα / pliromafullness),同12節的以色列人的豐滿,重點在於外面的顯出,而不在於數量。保羅這裡的外邦人添滿了,也可以翻譯為外邦人豐滿了,也就是以弗所書四章13節所說的: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或豐滿)的身量。主的再來不是依據教會得救人數的多寡,而在於教會生命的成熟,能彰顯基督豐滿的身量。

 

Rom 11:26  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

[註1]         保羅是引用以賽亞書五十九章20節:必有一位救贖主來到錫安雅各族中轉離過犯的人那裡。這是耶和華說的。

[註2]         「救主」,原文ο ρυομενοςthe one delivering,“拯救者”,希伯來文是 gaal,意為血報仇(撒下十一14)。所謂“拯救者”就是為“血”,也就是為“血肉至親”。在路得記,路德嫁給至近的親屬波阿斯為妻,以贖回產業(得四10)。就是“為親屬的救贖”。代表基督的道成肉身,成為我們的血肉至親,為了救贖我們。

[註3]         以賽亞書是說:救贖主來到錫安,但保羅是說救主從錫安出來。因為救贖主來到錫安,就從錫安產生了救贖。教會的救贖是基於基督血的救贖,也就是基督娶了教會為妻。以色列全家的得救,必須成為基督所要迎娶的新婦的一部分。這新婦包含外邦信徒的豐滿(羅十一25),也包含以色列人的豐滿(羅十一12)。

 

Rom 11:27  又說:我除去他們罪的時候,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約。 

[註1]         引用自以賽亞書三十一章34節:“…,我要赦免他們的罪孽,不再紀念他們的罪惡。這是耶和華說的。或以賽亞書二十七章9節:所以,雅各的罪孽得赦免,他的罪過得除掉的果效,全在乎此:就是他叫祭壇的石頭變為打碎的灰石,以致木偶和日像不再立起。

[註2]         神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最主要不是除去他們的罪,而是有關彌賽亞的應許。

 

Rom 11:28  就著福音說,他們為你們的緣故是仇敵;就著揀選說,他們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

[註1]         「就著福音說,他們為你們的緣故是仇敵」。以色列人是因為外邦人能得著福音而成為神的仇敵。因著以色列人成為神的仇敵,而被砍下來的,使外邦人得以接在好橄欖上。這是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羅十一33)。

[註2]         「就著揀選說,他們為列祖的緣故是蒙愛的」。以色列人成為蒙愛的,是因為列祖的緣故得以被揀選。

 

Rom 11:29  因為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 

[註1]         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指神經營裡的兩班百姓。神的恩賜就是上節的福音,與外邦的信徒有關;神的選召是指上節的揀選,與以色列人有關。不管是出於恩賜或選召,神總不後悔。

 

Rom 11:30  你們從前不順服神,如今因他們的不順服,你們倒蒙了憐恤。 

[註1]         外邦人從前是不順服神的,是不蒙憐恤的。但是因著以色列人的不順服,外邦人倒蒙了憐恤。外邦人的救恩是出於以色列人,最主要是出於以色列人的不順服。

 

Rom 11:31  這樣,他們也是不順服,叫他們因著施給你們的憐恤,現在也就蒙憐恤。

[註1]         外邦人的不順服神,就成為不蒙憐恤的。但是以色列人的不順服,並沒有因此成為不蒙憐恤的。因為以色列人的不順服,先是叫外邦人蒙憐恤,然後因著被激動,最終也蒙憐恤。

 

Rom 11:32  因為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特意要憐恤眾人。 

[註1]         「眾人」,包含猶太人和外邦人。

[註2]         「圈在」,原文 συνεκλεισεν / synekleisenclosed up),由 συν / sununion),一起,和κλειω / kleioclose),關閉,兩字組成,在路加福音是是以網來“圈住”魚(路五6)。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被漁夫的網所圈住得魚,不是為了審判,而是為了使眾人順服。這就是保羅在加拉太書所說的:使所應許的福因信耶穌基督,歸給那信的人(加三22)。  

 

Rom 11:33  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

[註1]         「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深哉”和“豐富”,都是用來形容神的智慧和知識。深哉是形容智慧和知識的奧秘,而豐富是形容神的智慧和知識的無邊。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就是神諸般的智慧和聰明(參弗一8注解)。智慧是連於神的能力(箴廿四5),與祂的計畫有關;知識是連於神的啟示,讓人明白神的計畫。

[註2]         「他的判斷何其難測」。判斷是連於神的審判。祂的判斷何其難測,是因為神的智慧和知識是“深”的,是奧秘的。

[註3]         「他的蹤跡何其難尋!」。蹤跡就是道路,讓人能面對神的審判。祂的蹤跡何其難尋,是因為神的智慧和知識是豐富的,是“無邊”的。

 

Rom 11:34  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他的謀士呢? 

[註1]         引用自以賽亞書四十章13節:誰曾測度耶和華的心(或作:誰曾指示耶和華的靈),或作他的謀士指教他呢? ”

[註2]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二16節也引用同樣經節: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他呢?但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一面保羅是說沒有人知道主的心,但是另外一面又說我們是有基督的心。因為神救恩的目標就是叫我們和基督成為一體,以基督的心思為心思,以基督的意念為意念。

[註3]         「誰知道主的心」。原文 νουν / nousmind),一般翻譯為“心思”。以賽亞書的希伯來原文是說而不是心思。但是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將翻譯為心思。這裡保羅也採用希臘文的譯本。靈與魂的差別是在於靈是屬於神的,讓人的魂能發揮功用。所以,將靈翻譯為心思的意思是:人的魂是置於靈的。因此,心思也是靈,這就是人有了基督的心思。

[註4]         誰作過他的謀士呢?。基督是那奇妙策士(賽九6),除祂以外,沒有人可以作神的謀士。

 

Rom 11:35  誰是先給了他,使他後來償還呢? 

[註1]         引用自約伯記四十一章11節:誰先給我什麼,使我償還呢?天下萬物都是我的。 ”萬物是神所創造,都是屬於主的(詩廿四1)。沒有人可以先給主什麼,讓主來償還。

[註2]         在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將約伯記四十一章11節的希伯來原文翻譯為:有誰可以抵抗並保留?。七十士譯本的希臘文翻譯是以解經的方式來翻譯。因為天下萬物都是屬於主的,我們所擁有的,都是主所給的。所以沒有人可以不償還主,也就是說:沒有人可以不將自己所有的,包含自己,歸還給主。

 

Rom 11:36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阿們!

[註1]         「因為」,說明這節是上文33節至35節的解釋。

[註2]         「本於他」,指祂是源頭。連於33節,神是智慧和知識的源頭。

[註3]         「倚靠他」,指祂是憑藉(中保)。連於34節,基督是神的謀士,是神行事決斷的憑藉。

[註4]         「歸於他」,指祂是目標。連于35節,萬有都要償還主,最終歸給主。

[註5]         「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遠」。萬有歸給主,就是榮耀歸給祂。因為那時萬物都已經服了祂,叫祂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林前十五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