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9日 星期四

羅馬書第12章

 

Rom 12:1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註1]         911章,是保羅為了以色列人,就是他的骨肉之親,所插入的一段話,結束於神創造萬有,是為了從萬有得著榮耀(羅十一36)。 在神的智慧裡,神將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之中,特意要憐恤眾人。在結束了這段插入的話後,就接續神的救恩,保羅語重心長的以神的慈悲勸我們,將身體獻上,過一個信徒所該有的合理事奉。將身體獻上,一面是基於神的恩典,另外一面是基於我們魂的配合,願意過一個合理事奉的生活。

[註2]         「神的慈悲勸你們」。 “慈悲”原文οικτιρμων / oiktirmonmercies),複數。不是表示神恩慈的豐富,或多樣化;而是神的恆忍,一再的向我們顯示祂的恩慈。保羅勸弟兄們將身體獻上的憑藉,就是神這樣的恩慈作為憑藉。叫我們沒有理由不獻上自己。

[註3]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在舊約的祭物都是先流血,再帶到祭壇獻上。所以都是死祭,不是活祭。因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來九22)。所以,舊約的祭物要先流血,才夠格被獻上。但主耶穌是無罪的,是先獻上再流血。所以是活祭。信徒都是因著耶穌的寳血而潔淨,所以可以將自己的身體以活祭的方式獻上。所以,獻上活祭,代表我們的肢體都是屬於主的。我們的手是爲了做主工,我們的腳是爲了走主的道路,我們的口是爲了傳揚屬天的福音。

[註4]         「是聖潔的」,因為有主所流的寳血,叫我們分別為聖。

[註5]         「是神所喜悅的」。並非神喜悅我們所獻上的身體,因為神並不喜悅祭物。神所喜悅的是奉獻背後所表明的:我們願意接受神慈悲的勸誡。

[註6]         「理所當然」,或「合理的」,原文λογικην / logikinrational),它的字根是 λογος / logos,“話,或“道”(約一1),所以是“合於道理的”,在達必聖經翻譯為“聰明的”。我們將身體當作活祭獻上,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神所喜悅的奉獻才是合理的事奉,才是我們明智的選擇。彼得用logikin這字來形容嬰孩所愛慕的“靈奶”,叫我們成長,以致得救(彼前二章2)。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經歷魂救恩的起點,認識那是我們該有的選擇。所以,神所喜悅的合理事奉,不是表明自己如何的有心願,而是自己的魂認定我們的身體必須成為祭物,歸給神。人在伊甸園的失敗,是因為心思被敗壞;因此,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針對我們的魂。如下節“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Rom 12: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註1]         另譯:不要模倣這個世代,但要心思更新而變化,叫你們驗證何為神的善良、可喜悅、並純全的旨意。

[註2]         「效法」或「模倣」,原文 συσχηματιζεσθε / syschimatizestheconformed,由συν / sununit),“結合”、“一起”,和σχημα / schemafashion),“樣式”,是指外面的形象,兩個字根組成。 所以,“模倣這個世界”就是以這個世界為模型,和這個世界有一樣的樣式。人的被造是照著神的形象和樣式造的,為了彰顯神,讓神得著榮耀。但是,人的心思卻以這個世界為模型,被模成這世界的樣式。

[註3]         「心意」,或「心思」,原文 νοος  noosmind)。人在伊甸園的失敗是因為心思被敗壞(林後十一3)。所以,我們的心思必須更新而變化。

[註4]         「變化」原文 μεταμορφουσθε / metamorfousthebe transformed,由μετα / metaafter),和μορφοω / morphooform),兩個字根組成。其中 morphoo 是指內在本質的表顯,這字用於主耶穌在山上的“改變形像”,μετεμορφωθη/ metemorfothi,這複合詞(可九2)。主在變化山上的改變形像是指由裡向外的彰顯。而心思的變化更新,也是指裡面的人,魂,的變化更新,也就是將我們的心思置於靈(羅八6),以至於在心思的靈裡得以更新(弗四23)。才能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註5]         「察驗」,或「驗證」,原文 δοκιμαζειν / dokimazeinprove,源於δοκιμος / dokimos,“可接受”,字根是δοκέω / dokeo,“想”。所以,驗證是基於變化更新的心思,經過思考後的認可。

[註6]         「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應翻譯為「善良、可喜悅、純全的旨意」。“善良”原文αγαθον / agathongood),意“好”(太七11);“可喜悅”原文ευαρεστον / evarestonwell pleasing),意“認可、喜歡”(多二9); “純全”原文τελειον / teleioncomplete),意“完全”(太五48)。一個變化更新的心思,是為了:叫我們認識神旨意的美好(善良),以遵行祂的旨意(可喜悅),並完成祂的旨意(純全)。就如希伯來書十三章二十一節所說的:「在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叫你們遵行他的旨意;又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他所喜悅的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Rom 12:3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註1]         另譯: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想自己過於所當想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度量,想得清楚明白。

[註2]         這節的「看」原文φρονειν / froneinto think,“想”,與我們的魂有關。

[註3]         「不要想自己過於所當想的」。“過於所當想的”,原文υπερφρονειν / yperfroneinhigh-minded),由υπερ / huperabove),和φρονεω / phroneomind),兩個字根組成,意“過於自信”,或“高估了自己”。也就是有一個“高傲的心思”。

[註4]         「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其中“大小”原文為 μετρον / metronmeasure),意“量器”(太廿三32)。所以,“信心的大小”可翻譯為“信心的度量”,代表從神來的恩賜(羅十二6)。

[註5]         「合乎中道」,或「清楚明白」原文σωφρονειν / sofroneinsoberly,由σως / sossave),和φραω / phraomidrif),兩個字根組成。有如人的腹部,位於身體胸部和腰部之間才是合適的。所以合乎中道不是合乎中庸之道,而是比喻為人心思的健全。在馬可福音第五章15節,主耶穌趕出一個被鬼附的人之後,那人就心裡明白過來。其中“心裡明白過來”與“合乎中道”同字根。所以,“想得合乎中道”,是按著神所賜的恩賜,想自己所能明白的。也就是身體上的肢體各有各自不同的功用。如接下來48節。

 

Rom 12:4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 

[註1]         48節是保羅以有關肢體的恩賜,解釋上節“合乎中道”。關於肢體的恩賜,重點是叫我們有一個謙卑的心思。

[註2]         「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重點不在於肢體的功能不同,重點在於因為肢體功能的不同,所以不能有高傲的心思。例如,手不能有認為只有它能拿東西的高傲,因為手要拿一件東西,就需要有眼看見東西所在地方,然後還需要有腳走到那裡去拿。所以,不同的肢體不是為了強調不同的功能,而是啟示:沒有一個肢體是可以高傲到能獨立於其它肢體之外。所以要互相聯絡作肢體,如下節。

 

Rom 12:5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註1]         上節保羅藉著身體上不同的肢體,來解釋每一個肢體都要有謙卑的心思。在這節,保羅又進一步的將基督的身體比喻為教會。所以,每一個信徒,被比喻為基督身體上的肢體。在1節,保羅勸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這裡啟示我們所獻上的肢體成為基督身體的一個肢體。所以,我們要成為基督身體的一個肢體,獻上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必要條件。獻上我們的身體是與基督同死,成為基督身體的一個肢體是與基督同活。

[註2]         「互相聯絡作肢體」。“聯絡”原文καθ / kathaccording to) ,和εις  / eisone),兩個字。類似的詞在約翰福音八章9節是 εις καθ εις ,翻譯為“一個一個的(one according to one)”,形容眾人在聽了主耶穌的話後,沒有例外的,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所以互相聯絡作肢體,就是一個一個的互相作肢體,沒有任何肢體是例外的。所謂身體的異象,就是在身體裡,弟兄姐妹彼此都是肢體,唯有基督是教會的頭。

 

Rom 12:6  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 

[註1]         另譯:按所賜給我們的恩賜,我們得著各種不同的恩賜。或說預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

[註2]         「我們所得的恩賜」。“恩賜”原文 χαρισματα / charismatagifts),意“禮物”。說預言、作執事、作教導、作勸化、施捨的、和治理的、憐憫人的等等,都是按我們從主所得的禮物。如果我們有一個謙卑的心思,就應該知道,這些恩賜都不是我們的才幹。

[註3]         「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其中“程度”或“比例”,原文 αναλογιαν / analogianratio),由ανα / anaamong)(太十三25),和λογος / logosword)(約一1)兩個字組成,是數學用語。不是全部,只是部份,因此有“被限制約束”的意思。在第3節,人信心的度量是神所給的恩賜;這節是說到人依所得的恩賜盡功用說預言時,要受約束。這約束就是從神來的啟示。有啟示才能為神說話,這就是“照信心的比例”;反之,沒有啟示就不能為神說話。在接下來7節到本章結束的盡功用和各種美德,都是在同樣約束的原則裡。

 

Rom 12:7  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 

[註1]      「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直譯「作執事,就在執事裡」。“執事”是成為主的僕人,服事主家裡的人。“專一執事”不是“專心”,而是被約束在那執事所得部份的功用裡。

[註2]      「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直譯「作教導的,就在教導裡」。也就是每一個肢體就在盡教導的功用時,就受約束在教導這部份的功用裡。教導是執事的功能之一,為了讓人明白;例如讓人明白聖經的真理和神的旨意。

 

Rom 12:8  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註1]         「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直譯「作勸化的,就在勸化裡」。也就是每一個肢體就在盡勸化的功用時,就受約束在勸化這部份的功用裡。“勸化”原文παρακαλων / parakaloncomforting),由παρα / paraside),和καλεω / kaleocall),兩個字根組成,所以有“勸戒”,“安慰”(路六24)的意思。勸化也是執事的功能之一,為了神的百姓與神和好。

[註2]         「施捨的,就當誠實」,直譯「施捨的,就在單純裡」。“誠實”原文απλοτητι/ aplotitisimplicity),有“單純”的意思(林後十一3)。所以,“施捨的,就當誠實”,也可翻譯為“施捨的,就當單純”。也就是說,即使施捨是一種美德,也要受約束,要存著單純的心施捨。

[註3]         「治理的,就當殷勤」,直譯「治理的,就在殷勤裡」。“治理的”,原文 προισταμενος / proistamenosbeing in charge),由προ / probefore),和ιστημι / histemistand),兩個字根組成,所以原文意“被置於前方”,因此有作榜樣帶領的意思。但作榜樣帶領的也要受約束在殷勤上,而不是權柄。

[註4]         「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直譯「憐憫人的,就在甘心裡」。“甘心”原文ιλαροτητι / ilarotiticheerfulness),“喜樂”,字根有出於自己意願的意思。所以憐憫人的也要受約束在自己的意願上,是自己的喜樂,而不以此為誇口。

[註5]         請注意,保羅只是以身體上不同的肢體來讓我們領會身體的運作,必須有各種不同的功能,彼此配合來完成身體運作的目標。但是保羅並沒有說我每一個人只能屬於其中一種特定的功能。例如,沒有一個人可以認定自己是專門說預言的,因此就不必去勸化、施捨、治理、憐憫人。在哥林多前書,保羅說只要有人得了啟示就可以作先知講道,但是若旁邊坐著的得了啟示,那先說話的就當閉口不言。所以,作先知講道並不是專屬於固定的一些人,而是人人都可以因為得了啟示,一個一個的作先知講道,叫眾人學道理,叫眾人得勸勉(林前十四29-31)。同樣的,主若要我們教導、勸化、施捨、治理、憐憫,等等,我們就要在適當的時機教導、勸化、施捨、治理、憐憫,並在其中受約束。

 

Rom 12:9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 

[註1]         48節有關肢體的恩賜,是叫我們有一個謙卑的心思,定罪撒旦高傲的特質;接著910節是強調唯有愛才能叫我們不活在虛假裡,定罪撒旦虛假的特質。撒旦的高傲與虛假是神所最恨惡的!所以,信徒的生活必須要有一個謙卑的心思,和沒有虛假的愛。

[註2]         「愛人不可虛假」,或「你的愛不可虛假」。“愛”前面有一個陰性定冠詞 η/ he。“你的愛”就是上節的“憐憫人”。愛也與魂的救恩有關,因為愛是一個心思謙卑之人的明證。一個心思高傲的人,即使是去愛人,也是在虛假裡。

[註3]         「惡要厭惡」。愛人如果虛假,就是這裡所說的“惡”。“厭惡”原文αποστυγουντες / apostygountesabhorring),由απο /apoaway),和στυγω / stugohate),兩個字根組成。一般“恨”這字的希臘文是用μισεω / miseo這字,表示裡面的恨(太五43)。但是 στυγω / stugo 這字是外面所表現出來的恨。虛假的愛是隱藏的,是人所無法察覺的。但我們對這虛假的愛所表達的恨,是表達於外的,是可以讓眾人感受到的。

[註4]         「善要親近」。“善”是指沒有虛假的愛。“親近“原文κολλωμενοι / kollomenoiglue意思是“結合”。在林前六章16節翻譯為“聯合”:「豈不知與娼妓聯合的,便是與他成為一體嗎?」惡是要遠離,善是要親近,甚至是成為一體的親近。

 

Rom 12:10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註1]         另譯: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爭先。

[註2]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愛弟兄”原文 φιλοστοργοι / filostorgoibrotherly affection),由φιλος / philosfriend),和 στοργη / storgelove,兩個字根組成,特指血緣連結的愛。也就是保羅所說骨肉之親的愛。骨肉之親的愛,就是接續上節所說“沒有虛假的愛”。

[註3]         「恭敬人,要彼此推讓。」或「恭敬人,要彼此爭先。」“恭敬”原文 τιμη / timivalue,意“估了價值”,代表對人的欣賞。“推讓”原文 προηγουμενοι / proigoumenoi,由προ / probefore),和 ηγεομαι / hegeomailead),兩個字根組成。所以,“彼此推讓”的意思是“在前面帶領”,有“爭先”的意思。主教導祂的門徒,在他們中間不可為大(路廿二26)。但在恭敬人的事上,也就是在對別人的欣賞上,保羅說要在前面作頭帶領。意思是作頭謙卑自己,來恭敬人,高舉別人。這也是愛沒有虛假的明證。

 

Rom 12:11  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註1]         另譯:殷勤不可懶惰。要靈裡火熱,常常服事主。

[註2]         從這第11節到21節是有關信徒生活的各方面,包含對主(羅十二1112)、對聖徒(羅十二1318)、甚至對敵人(羅十二20),信徒都必須要有一個謙卑的心思,和沒有虛假的愛。

[註3]         「殷勤不可懶惰」是指服事主的態度。「要心裡火熱」原文「要靈裡火熱」,是指服事主的源頭是來自於神聖生命的靈。每一個信徒對主都需要殷勤與火熱。教會如果像老底嘉一樣的不冷不熱,就有可能被主從祂的口中吐出去(啟三16)。

 

Rom 12:12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恒切。 

[註1]         「在指望中要喜樂」,因為在追隨主的路上有患難。

[註2]         「在患難中要忍耐」,而、在患難中之所以能忍耐,需要藉著恒切的禱告。

[註3]         「恒切」原文προσκαρτερουντες / proskarterountesconstantly attending to),由προς / prostoward),和καρτερεω / kartereoendure),所以含有“因壓力緊迫而持續”的意思。為了尋求神的旨意,成為我們的壓力,叫我們有緊迫感向神禱告。

 

Rom 12:13  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 

[註1]         13節是我們與弟兄姐妹相處所活出的美德,如何對待那些有缺乏的弟兄姐妹;1421節如何對待那些逼迫我們的人。

[註2]         「聖徒缺乏要幫補」。「幫補」原文 κοινωνουντες / koinonountesparticipating in,有“分享”的意思。所以,幫補的意思不只是將自己所有的給人,而是將本屬於自己的,當成是大家所共有的。

[註3]         「客要一味的款待」,或追求好客」。“一味”原文διωκοντες / diokontesrun after),同下節的“逼迫”。所以,看見有缺乏的弟兄姐妹,不只是被動的供給,而是主動的尋找機會,好像是逼迫自己,去幫助有需要的弟兄姐妹。

 

Rom 12:14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註1]         1421節是基督徒對於那些逼迫的人所要活出的美德。所謂“逼迫的人”不是指外人,而是指來自弟兄姐妹的逼迫。主說:不只要愛你的鄰舍,也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五4344)。因為我們的鄰舍有可能成為我們的仇敵(太十36)。主就是匠人所棄的石頭(太廿一42),最終被釘在十字架上。

[註2]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逼迫”同上節的一味”。對於有需要的弟兄姐妹,我們“逼迫自己”去幫助他們。對於逼迫我們的弟兄姐妹,我們要給他們祝福。主也教導門徒要為那逼迫他們的禱告(太五44)。

[註3]         「只要祝福,不可咒詛」。不是認同他們的行為而祝福,而是祝福他們可以得著悔改的機會。主已經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成為咒詛,信徒實在沒有咒詛人的權力,只能祝福。

 

Rom 12:15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註1]         「同樂同哭」。“同樂”是與12節同在指望中的聖徒同樂(羅十二12;“同哭”是與13節為義受逼迫的聖徒同哭。因為我們是身體上的肢體。保羅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十二26)。

 

Rom 12:16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作事);不要自以為聰明。 

[註1]         另譯:要彼此思念相同的事;不要念高傲的,倒要卑微的俯就;不要自以為聰明。

[註2]         「彼此同心」,原文「彼此思念相同的事」。

[註3]         「不要志氣高大」,原文「不要念高傲的」。人之所以逼迫我們,無非是心思的高傲。

[註4]         「俯就卑微的人(事)」,原文「卑微的俯就」。“俯就”原文συναπαγομενοι / synapagomenoiassociating with),由συν /suntogether)和ἀπαγω / apagocarry away),兩個字根組成。所以有離開並結合的意思。在羅馬書十二章13,這字用來形容巴拿巴因著猶太人,就與外邦人隔開,和彼得一起裝假。這裡的意思是:一面要棄絕那些高傲的心思,同時接受那些有高傲心思之人無理的逼迫。

[註5]         「自以為聰明」,就是有自己的意見和判斷。意思就是,不要認為有人逼迫我們,就要咒詛他(羅十二14)。因為如下節所說的,這種自以為聰明就是下節所說的:以惡報惡(羅十二17)。

 

Rom 12: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註1]         另譯:不要以惡報惡;在眾人面前,留心以為美的事。

[註2]         「以惡報惡」,就是上節所說自以爲聰明的行爲。基本上,以惡報惡就是高傲的心思,自以為有審判人的權柄。

[註3]         「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或「在眾人面前,留心以為美的事」。眾人所以爲美的,不是我們要留心的依據。而是在眾人面前,我們要有好的見證,因此我們自己要深思熟慮什麼是美的。就如下節所說的盡力與眾人和睦。

 

Rom 12: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註1]         「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就是上節所説“在眾人面前,留心以為美的事”。有不堅持自己立場的意思。如下節所說,不為自己伸冤,與人和睦。。

 

Rom 12: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註1]         另譯:親愛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給憤怒留地步;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註2]         「給憤怒留地步」。其中憤怒這詞有定冠詞 τη,代表主的憤怒。

[註3]         「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引用自申命記三十二章35節:他們失腳的時候,伸冤報應在我;因他們遭災的日子近了;那要臨在他們身上的必速速來到。代表審判的權柄是屬於主的,主必審判!

 

Rom 12:20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註1]         「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這裡的仇敵,就是14節逼迫我們的,也是特指與我們敵對的弟兄姐妹。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就是18節所說的盡力與人和睦。

[註2]         「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炭火就是神的憤怒。保羅是說把炭火堆在仇敵頭上,而不是把炭火放在仇敵頭上。如果是將炭火放在仇敵頭上,就是為自己伸冤。但是將炭火堆積在仇敵頭上,是仇敵為自己堆積神的憤怒。所有不悔改的罪人都是為自己堆積神的憤怒。所以,信徒雖然愛仇敵,還是要讓仇敵知道今日雖有恩典,那日將有神的審判。

 

Rom 12:21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註1]         「不可為惡所勝」,就是不可認為自己有審判的權柄,可以為自己伸冤。

[註2]         「反要以善勝惡」,就是愛仇敵,讓仇敵有悔改的機會,將審判的權柄交給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