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第6章
揭開第一印,見有一匹白馬(六1~2)
騎馬的拿著弓,宣告神的公義
Rev 6:1 我看見羔羊揭開七印中第一印的時候,就聽見四活物中的一個活物,聲音如雷,說:「你來!」
[註1] 「揭開七印中第一印的時候」。七印的目的是用來封嚴書卷,使書卷的內容是向人隱藏的。隱藏的最主要目的是表明神不馬上執行書卷的內容。這七印的前六印,啟示神忿怒的大日要到了(啟六17),第七印的內容是末了的七災,神要在七災中發盡祂的大怒(啟十五1)。如果我們真知道書卷所記載的是神的審判,我們就要感謝神,神用七印暫時將書卷封嚴了,這實在是神的憐憫!但是這封嚴的書卷,因著羔羊的被殺,就開始向人揭開了,讓人認識公義之神的審判!這七印所封嚴書卷的內容,是有關於神的審判。因此七印的審判分別對應神在地上經營的七個教會(啟示一11)。
[註2] 「四活物中的一個活物,聲音如雷」。“四活物”見啟四7註解。這第一個活物呼叫的聲音如雷,也許意指這活物是個獅子。所以接下來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個活物,應該是按著啟示錄四章7節,依序為牛、人、和鷹。在屬靈的意義上,四活物的呼叫,就有如四個支隊行動的號角,是神的百姓所應當警覺的。這裡第一個活物,獅子,吼叫的聲音如雷。耶穌在啟示祂的死時,眾人所聽見從天上來的如雷般的聲音,是王審判的聲音(約十二28~32)。
[註3] 「你來!」。神的審判首先由這七印的前四印,由四匹奔跑的馬來宣告。這裡在第一印,活物所呼叫出來的是一匹白馬。白馬之後,就是第二印的紅馬,第三印的黑馬,和第四印的灰馬。在啟示錄這四匹馬,代表天的四風,奉耶和華差遣在遍地走來走去(亞一10,亞六5)。這四匹奔跑的馬是由四活物所呼叫出來。四活物是代表神的百姓,以色列民(見創四6註解),所以這四匹奔跑的馬也代表神百姓在舊約的歷史,成為我們這末世之人的警戒(林前十11)。
請注意:雖然七印的揭開是在主耶穌復活後才開始,但是被七印封嚴的書卷,其記載的內容並非開始於教會恩典的時代,而是包含舊約。約翰在第一章所看見的七個金燈台的奧秘(啟一19~20),是神在地上屬地的經營。而七印所要開啟的內容,是對照於這七個金燈台在天上的屬天職事。在地的七個金燈台,是神經營的影子;而七印所要開啟的內容是啟示神經營的實際(參看附錄,七印、七號、七碗圖表)。首先,前四印的四匹奔跑的馬代表神在舊約,在祂百姓身上的經營的實際。保羅說,世人藉著神的創造,就能認識神的永能和神性(羅一20);同樣的,在啟示錄,神藉著這四匹奔跑的馬,也讓世人認識祂要來的審判已經臨近了。無知的人說沒有神,請去看看神所造的萬物,就可以叫他們無可推諉。狂傲的人說沒有審判,請來看看這四匹奔跑的馬,代表以色列人的歷史,就可以叫他們知道:人要天天在神面前過一個敬虔的生活,是何等的緊要。
Rev 6:2 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
[註1] 「我就觀看」。上節活物說「你來!」,約翰就觀看。福音的呼招就是呼招人來觀看(約一46),而不是呼招人來聽道。
[註2] 「見有一匹白馬」。“白”象徵純潔、沒有污穢。“馬”是為打仗之日預備的(箴廿一31)。這一匹白馬,就是神在地上的第一個經營,伊甸園,的實際。在伊甸園,神當初所造的人是無罪的,就如這馬的顏色,是白的,是純潔的。約翰在啟示錄第十九章,又再一次提到白馬。在同一卷書信中兩次提到白馬,那麼這兩次所提到的白馬,在性質上一定要有一樣的屬靈意義。在這裡,我們可能還無法斷案這匹白馬的屬靈意義是什麼;但在啟示錄第十九章已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騎在馬上的稱為誠信真實,祂審判,爭戰,都按著公義”(啟十九11)。所以,這匹白馬所代表的不是福音,而是神的公義,是誠信真實的,要帶來審判。即使我們將這批白馬解釋為福音,我們所傳的福音,也是必須叫人認識:神乃是公義的,將要帶來審判。福音不是叫人認識神賜福利平安,而是要叫人認識祂的公義,由騎在白馬上的,那手中所拿著的弓所代表。
[註3] 「拿著弓」。騎在白馬上的,手中拿著弓,並沒有箭,就是宣告神的公義,代表審判快要來到!因為射箭的動作就是手中先拿弓,然後搭上箭,最後才射出。就如在哈巴谷書,神是先將弓全然顯露,表示向眾支派所起的誓都是可信的(哈三9),然後將箭射出發光,代表神發出祂的憤恨和怒氣(哈三11~12)。所以,大衛在詩篇第七篇11~12節說:「神是公義的審判者,又是天天向惡人發怒的神。若有人不回頭,他的刀必磨快,弓必上弦,預備妥當了」。騎在白馬上的,手中所拿的這弓,就是創世記第一章1~2節所代表的公義的審判,由伊甸園裡的那一棵分別善惡樹所宣告。人只要憑著神造人的本性活著,就必認識神的公義,自然就能活出一個敬畏神的人。
[註4] 「並有冠冕賜給他」。“冠冕”是得勝者的獎賞,特指公義的冠冕。在伊甸園,人的失敗是吃了分別善惡樹,代表一個自義的人,挑戰神的公義,而被判定為赤身露體,只能躲避耶和華的面(三10)。這是神對世人的警戒,基督徒的一生要有審判台前的亮光。保羅說,他打過美好的仗,跑盡所當跑的路,為了確信到了那日,那按著公義審判的主,能賜給他公義的冠冕(提後四8)。
[註5] 「勝了又要勝」。代表神審判的得勝。人可以拒絕福音,但是人無法拒絕神的審判!人可以“勝過”福音,但是人無法“勝過”神的審判!人可以拒絕福音,但是當神的審判來臨時,沒有人可以向神頂嘴說他拒絕接受審判。神的審判是勝了又要勝的,最後神要叫萬有都服在祂的腳下。
揭開第二印,見有一匹紅馬(六3~4)
騎馬的拿著大刀,定罪人的自義
Rev 6:3 揭開第二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二個活物說:「你來。」
[註1] 「第二個活物」,應該就是牛犢(啟四7註解)。第二印所代表的是人被趕出伊甸園後,神在列祖時期的經營。牛犢是低肩負重的牲口,代表人犯罪後所該有的卑微,活在神所命定的,為了糊口,就必須汗流滿面。但是人被趕出伊甸園後,我們所看見的是人的自義,殺了自己的弟兄。自義的罪人若不降卑自己,所面臨的將是第二個活物所帶來的大刀。
Rev 6:4 就另有一匹馬出來,是紅的,有權柄給了那騎馬的,可以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又有一把大刀賜給他。
[註1] 「另有一匹馬出來,是紅的」。“紅”原文πυρρος / pyrros(fiery),“火紅”,源於πυρ / pur(fire),是火的顏色。代表對不敬虔之人的審判(彼後三7)。所以,第二個活物所呼叫的紅馬,就是啟示錄的第二個教會,士每拿教會,因著人在伊甸園的失敗,就被逐出伊甸園,活在神的審判底下。
[註2] 「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人犯罪就必須降卑自己,但是人在被逐出伊甸園後卻以義人自居,彼此定罪,彼此相殺。尤指造成至親之間的生疏和相爭(路十二52~53,約壹三15),由該隱殺了亞伯所代表。該隱就是自以爲義,因此殺了他弟弟亞伯。後來四王與五王的戰爭,也是依循一樣的原則(創十四9註解)。人若輕忽神的公義,自以為義,彼此定罪,彼此相殺,地上就沒有太平。罪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人的自義,那騎馬的有權柄可以從地上奪去太平。
[註3] 「又有一把大刀賜給他」。當我們明明是罪人,還自以為是義人,而彼此相殺時,注意聖經是怎麼說的:「又有一把大刀賜給他。」若有人不回頭,祂的刀必磨快(詩七11~12)。今日我們都自認為是義人,用刀彼此相殺,那日也難逃神所賜給主的大刀。這刀雖然還沒有來臨,但這刀已經磨快!所以,這大刀警戒人要憑著本性敬畏神,不自以為義。當人不憑神造人的本性活著,就產生自義,結果就是定罪別人。在列祖的時代,自義的結果也造成神的靈不與人相爭(創六3),而召來洪水的毀滅(創六17)。洪水之後,人所建造的巴別塔更是依循自義的原則,高舉自己的名,而導致神紛亂人的口音,使人分散在全地上(創十一1~9)。因此,在這第二匹紅馬在列祖的時期奔跑的時候,神就呼召了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為那些自以為義的罪人,立下一個因信稱義的榜樣。
揭開第三印,見有一匹黑馬(六5~6)
騎馬的拿著天秤,頒佈神的律法
Rev 6:5 揭開第三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三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黑馬;騎在馬上的,手裡拿著天平。
[註1] 「揭開第三印」,就是揭開神在地上第三個時期的經營,曠野時期,的屬天實際。
[註2] 「第三個活物」,應該就是“人”,準備接受神所頒佈的律法。
[註3] 「見有一匹黑馬」。“黑”預表“悲哀”(耶四28),是不悔改的罪人要哀哭切齒的地方(太八12)。第三個活物所呼叫的黑馬,就是啟示錄的第三個教會,別迦摩教會,也就是以色列人在曠野流蕩的時期。使徒行傳七章38節稱為“曠野的教會”(原文)。
[註4] 「騎在馬上的,手裡拿著天平」。“天平”代表公義。手裡拿著天平就是以公義來審判。這天平就是摩西在曠野的西乃山,手裡所拿著的神所賜的兩塊法版。猶太人生來在律法底下,被稱為神所栽的 “公義樹”(賽六一3),是神公義的百姓,是生在律法以下的。律法一面是定罪的職事,但另外一面也是神對自義百姓的憐憫,使律法成為他們訓蒙的師傅,引他們到基督那裡,使他們能因信稱義(加三24)。基本上,對於自義的百姓來說,如果不因第二印的紅馬,認識自己是一個罪人而悔改,那麼第三印的黑馬,就要回應第二印的紅馬:神的審判要基於祂的公義!
Rev 6:6 我聽見在四活物中似乎有聲音說:「一錢銀子買一升麥子,一錢銀子買三升大麥;油和酒不可糟蹋。」
[註1] 「四活物中似乎有聲音說」。這聲音是四活物中的人。神要人看見天秤所代表的律法,就要認識天秤的兩邊是要等值的:人的行為要符合律法的要求。
[註2] 「一錢銀子買一升麥子,一錢銀子買三升大麥」。“一錢銀子”或“一個銀幣”。天平的功用就是:如果你有一錢銀子,就只能買一升麥子,而不能買二升或三升更多的麥子。一錢銀子是能買三升大麥,但也不能買四升或五升更多的大麥。天平的屬靈意義就是:恩典的時代一結束,人要得糧食,就要按照神所定下的屬天價格表。也就是,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從天上降下來的免費糧食(約六49~51)。另外,這裡的一錢銀子,也是葡萄園主人和工人講定的一天的工資(太二十2)。這個工資可以買一升麥子,或三升大麥。在出埃及記第九章,神在埃及所降下的雹災,大麥被雹擊打,但是小麥沒有被擊打(出九31-32)。在預表上,在那日神的審判下,神要按照祂屬天的價格表,給人一天等值的工資,去買一升麥子或買三升大麥;也就是說:神要按各人的行為,從神那裡得到該得的獎賞(一升小麥)或懲罰(三升大麥)!這就是天秤。
[註3] 「油和酒不可糟蹋」,直譯是「油和酒不可傷害」。油是橄欖油,為了點燈發光(出廿七20);酒是葡萄酒,為了使神和人喜樂(士九13)。所謂“傷害”的意思是“不正確的”。所以,這節也可以按著意思翻譯為:“不可不正確的使用油和酒”,也就是“不可不義的使用油和酒”!猶太人棄絕主耶穌就是不義的使用油和酒。今天在恩典的時代,罪人也是在糟蹋神的恩典所帶來的油和酒,將神的恩典變作是放縱情慾的機會(猶一4)。但是,當恩典的時代一結束,在要來的審判裡,再也沒有任何的油和酒,是可以讓罪人以不義的方式糟蹋的。
揭開第四印,見有一匹灰馬(六7~8)
騎馬的名字叫作死,罪人該得的工價
Rev 6:7 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
[註5] 「揭開第四印」,就是揭開神在地上第四個時期的經營,列王時期,的屬天實際。
[註1] 「第四個活物」,就是飛鷹。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上,代表以色列人在約書亞的帶領下,進入了美地,就是將祂的百姓如鷹將他們背在翅膀上,帶進美地(出十九4,賽四十31)。因此,第四個活物所呼叫出來的灰馬,就是啟示錄的第四個教會,推雅推喇教會,也就是以色列人列王的時代,也是以色列人的結束時代。由這第四個活物所代表,宣告舊約時代的結束。將來末日三年半大災難就是由一隻鷹,向住在地上的民宣告:禍哉!禍哉!禍哉!(啟八13)。
Rev 6:8 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註1] 「灰色馬」。“灰色”原文χλωρος / chloros(pale),形容淺的顏色。在聖經其它經解是指青草的顏色(可六39),同八章7節被燒的青色的草。青草是剛長出來的草,是比綠色還淺的黃綠色,可以翻譯為“青色”,代表新生的生命。隨著約書亞進入美地的,都是新的一代(民卅二13),由這青色的馬所代表。
[註2] 「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在四個騎馬的中,只有這騎在灰馬上的有明確的名字叫作死。灰色馬是青色的,代表新生的生命,但是騎馬的卻叫死,在屬靈的意義上,在以色列人還沒有進入美地前,摩西就預言,以色列人在進去得為業的地上,日子必不長久(申卅18),也就是這裡的青色所形容的。因此摩西在死前,呼天喚地的向以色列人作見證,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以色列人面前,要他們揀選生命,不要揀選死亡(申卅19)。
[註3] 「陰府也隨著他」。掌管陰府的是神不是撒但(啟一18)。“陰府”也代表“死亡”(賽廿八15)。這裡人位化的陰府隨著死亡,代表按著律法,死乃是人犯罪後所該得的工價(羅六23),陰府是人死後的歸宿。
[註4] 「有權柄賜給他們」。“他們”指死亡和陰府。“他們”有抄本作“他”,指“死亡”。
[註5] 「可以用刀劍、饑荒、瘟疫(或作: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或「有權柄賜給他們管轄地的第四部份,用刀劍、饑荒、死亡、和憑地上的野獸去殺害人。」“死亡”在以西結書以“瘟疫”代替,稱為“四樣大災”(十四1~21)。“刀劍”和6節的“刀”不同字,在啟示錄其它處經節是指主口中的劍(啟一16,二12,16;十九15,21),代表神的審判。饑荒則是神話語的稀少;死亡或瘟疫,來自假先知的災害,如巴蘭教導百姓與外邦淫亂而導致的審判;野獸代表敵基督,有所賜給他的權柄,制伏各族、各民、各方、各國(啟十三7),造成全地的災難。刀劍、饑荒、瘟疫、野獸,所造成的死亡,是不足壽數而死,這也是“青色”所代表的死亡。因著人的犯罪,人會不足壽數而死!在將來千年國復甦的時期,沒有數日夭亡的嬰孩,也沒有壽數不滿的老者(賽六十五20)。但是,在第四印揭開的時代,卻是處處可以看見人因為刀劍、饑荒、瘟疫、野獸,造成人無法活到神所命定的壽數而死!
[註6] 「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四分之一”原文“第四部分”。按著第四印的性質是代表以色列歷史的結束。所以,這裡所謂的“第四部分”是指猶太人如何落在屬靈之死的光景裡。
[註7] 前面四活物所呼召出來的這四匹奔跑的馬,代表神百姓在舊約的歷史,成為我們這末世之人的警戒(林前十11):神宣告祂的公義(弓),要定罪人的自義(大刀),按律法審判個人(天秤),最終罪的工價就是死。對於以色列人來説,這灰馬所代表的就是以色列最終的亡國。
揭開第五印(六9~11)
主道成肉身,祭壇底下殉道者向主呼喊申冤
Rev 6:9 揭開第五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為神的道、並為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
[註1] 七印是公義之神的審判,而神的審判首先是由前四印的四匹馬來宣告。這四匹馬是一組,就如七個教會的前面四個教會也是一組,預表神在舊約,在以色列人身上的經營,作為我們的警戒(林前十11)。接下來的第五,六,七印是另外一組,分別啟示神在第五,六,七個教會的屬天實際的經營,包含主的第一次來,帶來恩典,以及主的第二次再來,完成祂公義的審判。
[註2] 「揭開第五印的時候」。第五印是回應第一印神所宣告的審判。既然神已經宣告要來審判住在地上的人,殉道者就問主:還要等到幾時呢(啟六10)?第五印的揭開,等同揭開神在第五個教會,撒狄,的經營,預表主道成肉身的時期。這時,人不只要憑著本性活在律法底下敬畏神,更要因為天國近了而悔改(太三2,太四17)。
[註3] 「在祭壇底下」,祭壇是燔祭壇,安設在會幕的帳幕門前,是獻祭的地方(出四十29)。祭壇底下是祭物的血所要倒的地方(利四7)。在祭壇被殺的祭物,就是預表這裡的殉道者。
[註4] 「有為神的道、並為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或「有為神的道、並為所持守的見證被殺之人的魂」。殉道者之所以殉道,是為神的道,和為所持守的見證而被殺。“神的道”在啟示錄十九章,是那騎在白馬上,穿著濺血衣服者的稱呼(啟十九11~13)。這“道”就是那太初就有的道(約一1),成了肉身的耶穌(約一14)。信徒所持守的見證,就是見證那被殺的耶穌,就是基督。主耶穌如何在十字架上流血被殺,信徒也成為祭物在祭壇上被殺。雖然在祭壇底下,人所看到的是祭物的血,但是血所代表的生命,就是魂。所以流在祭壇底下的血,就是殉道者的魂。而祭壇底下就成為殉道者的魂所安息的地方,等同於亞伯的血所在的“地裡”(創四10)。在那裡,亞伯向神哀告。
Rev 6:10 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
[註1] 「大聲喊著」。殉道者的呼喊從亞伯被殺就開始了(創四10)。主說:「從義人亞伯的血起,直到你們在殿和壇中間所殺的巴拉加的兒子撒迦利亞的血為止。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一切的罪都要歸到這世代了。」(太廿三35)。
[註2] 「聖潔真實的主」。“主”原文δεσποτης / despotis(Master)。這字用於神時,是代表神那絕對、無可挑戰的權威。聖潔真實的主,形容主的所是和所作:“聖潔”是主的所是,前面有定冠詞,指主是那聖者;“真實”是主的所作,指主要以祂的公義,按各人的行為審判各人。
[註3] 「住在地上的人」。相對於信徒,我們所盼望的居所是在天上(林後五1)。在第七印的第五、第六、第七號,神就要以三個禍來審判住在地上的人(啟八13)。
[註4] 「要等到幾時呢?」第五印基本上不是緊接著第四印,而是隔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約有六百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神似乎是靜默不語的,直到主耶穌的道成肉身。因此在第五印揭開的時候,主耶穌來到了,殉道者就呼喊“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殉道者的呼喊是因爲主的到來並沒有為他們伸冤,這就如施洗約翰認爲主耶穌並沒有要成爲拯救他們的彌賽亞,而差遣門徒問主耶穌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太十一3)。對於殉道者的呼喊,主的回答是“還要安息片時”。因爲要等著一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也像他們被殺,滿足了數目。
Rev 6:11 於是有白衣賜給他們各人;又有話對他們說,還要安息片時,等著一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也像他們被殺,滿足了數目。
[註1] 「有白衣賜給他們各人」。白衣是賜給撒狄教會得勝者的賞賜(啟三5)!所以,第五印是揭開第五個教會,神在撒狄教會的經營。主這好牧人,親自成了肉體,來尋找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啟三1註解)。但是,猶太人還是棄絕了這位好牧人,將主釘在十字架上。主如何為罪人而死,所有追隨主的人也都有為主殉道的心志!這些殉道者都有白衣賜給他們各人。
[註2] 「一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一同作僕人的”特指猶太人;“他們的弟兄”特指信徒。
[註3] 「還要安息片時」。從第五印(以色列舊約歷史的結束),到第六印(主第一次來),殉道者已經等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如今主來了,主卻說還要安息片時。這所謂的“片時”是恩典時代教會奧秘的時期,也就是第六印。等恩典時代一結束,揭開第七印的時候,就是這“片時”結束的時候(啟九13)。我們不知道有多久,但主說“片時”。這是對殉道者的安慰,也是對不抓住機會悔改之罪人的警告。因為恩典的門很快就要關了。恩典的門只要關了,就沒有人能開(啟三7)。
[註4] 「滿足了數目」,原文πληρωθωσιν / plirothosin(fulfilled),意“應驗”,是第三人稱,指那些一同作僕人的和弟兄,在他們的身上所命定的殉道是必須發生的。所以,不必然是指殉道者有一定的數目,而是強調神所命定的殉道,是必須發生的。主的流血是成全了救恩;殉道者的流血是主對罪人的容忍,讓罪人有悔改得救的機會。這數目的滿足也許發生在第五號(啟九13),或第六號的結束,神的兩個見證人被殺,第七號開始之前。
揭開第六印(六12~17)
發生第一次大震動,以色列百姓失去屬天發光的見證,開始教會奧秘的時期。
Rev 6:12 揭開第六印的時候,我又看見地大震動,日頭變黑像毛布,滿月變紅像血,
[註1] 「揭開第六印」,是回應第二印神所宣告的審判,對於不悔改的罪人,有一把大刀賜給那坐在紅馬上的。對於以色列人來說,這把大刀將他們如同枝子一般,從好橄欖樹上砍了下來;對於外邦信徒來說,這把大刀也將他們從野橄欖樹上砍下來,逆著性得接在那好橄欖上(羅十一24)。這就開啟了第六個教會,恩典時代的外邦教會,也就是恩典時代那奧秘的時期。
[註2] 「地大震動,日頭變黑像毛布,滿月變紅像血」。這裡約翰所“看見”的大震動,是因天象改變的震動,使日、月、星辰,失去原有的光亮。第六印不是大災難的起頭,而是因著猶太人棄絕主,而被主所棄絕的可怕光景。在創世記第十二章,告訴我們這個震動是因為主耶穌復活升天後,在天上發生了爭戰(啟十二7註解)。同時,這天象的震動也代表神百姓,失去了該有的見證(創卅七9)。這裡大震動,就是主復活時的大震動(太廿八2),特別針對猶太人已經失去了屬天子民見證的可憐光景,成為愚昧無知的兒女(耶四22~23)。也就是約珥書所預言的: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這都在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珥31)。但是當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一來到,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也就是當主再來時,那時猶太人就要為他們因為曾拒絕主,為他們所失去的屬天見證而悔改。
[註3] 在啟示錄共有五處經解提到地震。“地震”原文 σεισμος / seismos (commotion),是一種“擾動”,發生在海上就是“海浪”(太八24),發生在地上就是“地震”,是形容來自那坐寶座上的那令人畏懼的作為。這五處的地震,是值得我們默想的,因為都發生在七印、七號、七碗的關鍵時刻。第一次發生在這裡,第六印的揭開、第二次是發生在第七印的揭開(啟八5)、第三次是發生在第六號的結束(啟十一13)、第四次是發生在吹響末次號筒(啟示十一19)、以及最後一次是倒下第七碗時(啟十六18)。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五次的地震中,有三處特別形容為“大震動”,都隱含神的極大的震怒。第一處是這節,因為第六印的揭開,是開啟教會奧秘的時期,所以這節的大震動就是見證耶穌的復活(太廿八2),是神對祂百姓的警告,因為他們殺了他們的主,已經失去了他們所該有的屬天見證。這第一次的大震動也是因為主的復活,在天上發生了戰爭,魔鬼和他的使者從天上被摔在地上(啟十二7~9)。第二次大震動是發生在兩位神的見證人被殺復活後(啟十一13),第三次大震動,也是最後一次最嚴厲的震動,發生在倒下第七碗時,是神發盡祂的烈怒,是最大的震動(啟十六18), 是神針對撒但黑暗國度所發的震怒。
Rev 6:13 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
[註1] 「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指猶太人失去該有屬天子民的見證,如接下來所形容的掉落下來的無花果。
[註2] 「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無花果”預表猶太人。當主耶穌因為在一棵無花果樹上找不著什麼,無花果樹就咒詛而立刻枯乾(太廿一19)。這裡無花果樹之所以沒有果子,是因為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連未熟的果子都被大風吹落。猶太人本是屬天的子民,本該彰顯神,讓神得著榮耀。卻失去了屬天的見證,在神的憤怒下,成為未熟落下的果子。
Rev 6:14 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
[註1] 「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天就挪移”或“天就被分開”。不是說就沒有了天,而是說天如同書卷被捲起來,被擺在一邊,不再被觀看。在以賽亞書三十四章4~5節有類似的形容:“天上的萬象都要消沒;天被捲起,好像書卷。其上的萬象要殘敗,像葡萄樹的葉子殘敗,又像無花果樹的葉子殘敗一樣。因為我的刀在天上已經喝足;這刀必臨到以東和我所咒詛的民,要施行審判。”第六印是回應第二印神所宣告的審判。所以以賽亞書所提到的刀就是騎在第二匹紅馬上的所拿的刀。這刀要使天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預表猶太人失去了屬天的見證。
[註2] 「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山嶺是在地上,海島是在海上。在屬靈的意義上是分別代表神百姓和外邦中那些掌權的。所以“挪移離開本位”的意思代表神要廢掉地上代表的權柄。立王廢王,都在於神。
Rev 6:15 地上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巖石穴裡,
[註1] 「都藏在山洞和巖石穴裡」,或「都藏身進入洞穴,和進入山嶺巖石中」。就是主所說的,因著天勢的震動,人就想起那將要臨到世界的事,就都嚇得魂不附體(路廿一26)。這裡特指恩典的時代,猶太人被主所棄絕的光景。
Rev 6:16 向山和巖石說:「倒在我們身上吧!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
[註1] 「倒在我們身上吧!把我們藏起來」。引用自何西阿書(何十8)。不只躲進山嶺巖石中,這些山嶺巖石還需要倒在身上,才能將自己藏起來。主耶穌也曾引用何西阿書的話,告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祂所背的十字架而哭,要為她們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因為日子要到(路廿三30)。
[註2] 「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人嚇得魂不附體,不是外面天勢的變動,而是因為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那坐寶座者的面目,所顯現的就是羔羊的忿怒。在屬靈的意義上,人要躲避坐寶座者的面,是因為世人(特指猶太人)的行惡,使得神向他們變臉(詩三四16)。人(特指猶太人)要躲避羔羊的忿怒,是因為不信,有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三36)。
Rev 6:17 因為他們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
[註1] 「他們忿怒的大日到了」。原文在“大”和“日”之前都有定冠詞,直譯“那日那大”。這大日在約珥書稱為“大而可畏的日子”(珥二31),猶大書直接稱為“大日的審判”(猶一6)。主要來的審判是神的忿怒,是一個大日,是沒有人可以站得住的。第六印所揭開的是外邦教會奧秘的時期,但也是揭開神對猶太人的憤怒。“到了”原文ηλθεν / ilthen(came),是不定過去式,因為世人都活在神的震怒之下(約三36)。神的審判在第一印,騎馬的手中只有弓沒有箭,是宣告神的審判;在第六印是箭已搭在弦上,世人只能藏在山洞和巖石穴裡,躲避即將射出的箭;而第七印就是神將箭射出,這就完成整個射箭的動作!這些是特指神對祂百姓的警告,但也針對所有的世人。神對祂百姓是如此的嚴厲,更何況是一般的世人。
[註2] 「誰能站得住?」。的確在主的烈怒下,沒有人能站的住(鴻一6,瑪三2)。主若不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太廿四22)。
[註3] 請注意:第六印的揭開,就是在馬太福音二十四章,主耶穌回答門徒的內容,其中的重點是聖殿的被毀,帶進基督要來的審判和所要做的復興工作。第一印,騎在白馬上的所拿的弓,就是門徒所問的預兆(太廿四3),人只要看見這弓所代表的公義,就知道神馬上就要搭上箭,並將箭射出。第二印,騎在紅馬上的所拿的刀,奪取太平,就是主所回答的,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太廿四6),預指世人的紛爭,都是因為以義人自居,攻擊別人。第三印,騎在黑馬上的所拿的天秤,預指沒有主的恩典,世人就要服在神公義的法則底下。這就是主所說的多處必有飢荒(太廿四7)。飢荒的屬靈意義,是人不憑著恩典時,面對神公義時的貧乏。人實在沒有辦法憑自己的行為滿足神律法的要求。我們可以說字面意義的“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會造成多處的飢荒;但是其屬靈意義是:因著民攻打民,國攻打國,所代表的自以爲義的行為,神就以所拿的天秤定罪人的自義,而造成飢荒,特指對猶太人的審判。第四印,騎在灰馬上的,名字叫“死”,是神所給罪人的工價。騎在灰馬上的手上雖然沒有拿任何的東西,但是陰府是他的隨從,有權柄在地的第四部份殺害人。就如主所說: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特指有假先知的迷惑,叫人跌倒,彼此陷害,彼此恨惡(太廿四9~11)。第五印是殉道者還要安息片時,等著一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也像他們被殺,滿足了數目。這也是主的囑咐: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廿四14)。第六印是揭開神忿怒的大日到了,也就是主所說的: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太廿四21)。等那些日子的災難一過去,日頭就變黑了,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太廿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