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第3章
撒狄教會(三1~6)
主道成肉身的時期
Rev 3:1 「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說:『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
[註1] 「撒狄教會」。神應許要賜給推雅推喇教會的晨星,經過漫長的黑夜,有一天,這星被東方的幾個博士給看見(太二2),神的經營就來到了撒狄教會,也就是主道成肉身的時期,開啟了新約恩典的時代。撒狄的原文 σαρδεσιν / sardesin(Sardis ),字根意不明,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但我個人比較喜歡Hitchcock’s Bible Name 所解釋的“Prince of joy”,“喜樂的君”。神的百姓在經過漫長的黑夜等到晨星的出現,也就是主這好牧人,親自成了肉體,來尋找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太十五24),這對神的百姓來說,實在是大喜的信息。
[註2] 「七靈和七星」。七靈在神的寶座前(見啟一4註解),七星在人子的右手中(見啟一20註解)。對於以弗所教會,主是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對於撒狄教會,主不只有七星,也有七靈,是坐寶座的那位。但主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二6~7)。
[註3] 「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這正是在主來到地上,尋找以色列迷失的羊時,祂百姓的真實光景。猶太人按名雖然是神的選民,外面還有聖殿,還有祭祀,還有摩西的律法,但都已成爲死的儀文規條和作法。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
Rev 3:2 你要警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原文作死)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
[註1] 「堅固那剩下將要死的」。“剩下”原文λοιπα / loipa(things which remain),是中性複數,指後文的行為,也就是工作。主告訴推雅推喇教會,要持守她們已經有的,直等到祂來。在撒狄教會,主按著應許來了,但是推雅推喇教會並沒有持守她們已經有的,因為到了撒狄教會,所剩下的都是將要死的。所以“堅固那剩下將要死的”,就是堅固推雅推喇教會毀壞的光景,也就是堅固大衛倒塌的帳幕。主在祂道成肉身時期的經營,就是在耶路撒冷會議中,雅各引用阿摩司書所說的:「此後,我要回來,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把那破壞的重新修造建立起來,叫餘剩的人,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徒十五16~17)。主的道成肉身就是為了把大衛倒塌的帳幕,重新修造修造建立起來。所以撒狄教會需要警醒,以免被賊挖透而再次倒塌,成為將死的。另外,主的道成肉身,不只是要把大衛倒塌的帳幕建立起來,更是為了叫那被建立起來的帳幕成為外邦人的吸引,讓主可以在地上得著一些餘剩的外邦人,成為神的另外一般百姓,就是外邦的信徒。我們由撒狄的原文σαρδεσιν / sardesin(Sardis),是複數陰性名詞。就是代表神在撒狄教會的經營,也就是祂的道成肉身,是為了祂在地上的兩類百姓,猶太人和外邦的信徒。
[註2] 「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沒有一樣是完全的”或“沒有一樣是完成的”。也就是撒狄教會不只沒有警醒,防止賊來挖透房屋,更是因他們自己犯律法,而使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受了褻瀆(羅二23~24,賽五二5)。
Rev 3:3 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警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
[註1] 「回想你是怎樣領受」。“領受”原文ειληφας / eilifas(hast received),是完全時態。代表不管撒狄教會的光景如何,神在舊約的經營,都是他們所有的,都是他們所已經接受的。保羅見證以色列人所領受的包含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列祖,甚至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羅九4~5)。
[註2] 「怎樣聽見的」。“聽見”原文ηκουσας / ikousas(didst hear),是過去式的時態。撒狄教會福音的傳揚不是藉著天使或眾先知,而是在這末世藉著祂兒子親自曉諭他們(來一2)。
[註3] 「又要遵守,並要悔改」。“遵守”是針對以色列人在舊約所已經領受的。“悔改”是針對以色列人在舊約的失敗,結束於推雅推喇教會。這裡先說遵守,然後才說悔改。如果能遵守,就不需要悔改;所以這裡的悔改,意指撒狄教會還是和推雅推喇教會一樣沒有遵守。因此主的先鋒施洗約翰和主耶穌出來傳道時,都是傳揚悔改的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三2,太四17)。
[註4] 「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主在地上也教導門徒要如此警醒(太二四42-44,路十二39~40)。這證明撒狄教會,就是主在道成肉身時期的經營。主的再來,是針對不警醒的人活在黑暗裡,而不是說主的再來一定在夜間。所以保羅警戒弟兄們不要在黑暗裡,免得那日子臨到像賊一樣(帖前五4)。
[註5] 「我幾時臨到,你也絕不能知道」。主說: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太廿四36)。任何有關於主何時要來的道,都只說明人的不敬虔。
Rev 3:4 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
[註1] 「還有幾名」,原文「還有幾個名」。對應於一節指出撒狄“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雖然“還有幾個名”的意思是指還有幾個人。但這裡不說“還有幾個人”,而說“還有幾個名”,意思也是指還有幾個名為猶太人的是得勝者。撒狄教會預表主的道成肉身,祂來到地上是為了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太十五24);甚至主耶穌差遣十二個門徒時,也是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太十5~6)。這不是說,神不愛外邦人,因為神愛世間所有的世人(約三16),只是神在撒狄教會的經營是為了祂肉身的百姓,猶太人。這是神在瑪拉基書應許的應驗(瑪四5~6)。在撒狄,穿白衣與主同行的不多,只有幾名。卑微的拿撒勒人耶穌是被猶太人所棄絕的,當初在地上忠心跟隨主的只有幾名。
[註2] 「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當初在伊甸園裡的人是無罪的,但卻是赤身露體的。赤身露體不是罪,卻是不榮耀的,是羞恥的(創二25)。這說明當初神造了人之後,還要為人準備一件衣服。但是在人犯罪後,人所穿上的卻是一件骯髒的衣服。感謝主,這件骯髒的衣服,因著主的流血就被洗淨了(來一3,啟七14)。撒狄教會的得勝者,只要不污穢這件已經被洗淨了的衣服,就可以得著主所賜的白衣。
[註3] 「他們是配得過的」。在伊甸園裡,赤身露體的人還不夠格與主同行,在撒狄教會穿上污穢衣服的人更不夠格與主同行。唯有穿上白衣的,才夠格與主同行。在撒狄教會,只要人不再污穢自己衣服,就能穿上白衣;但是當主再來時,在老底嘉教會所預表的神在地上的餘民,這件白衣是要花代價買的(啟三18)。這是主對不悔改的猶太人的警告。
Rev 3:5 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
[註1] 「穿白衣」。白衣預表神的聖潔,配與神同行(啟三4)。所以,天使都是穿著白衣的(約廿12);圍繞神寶座的二十四位長老,也身穿白衣(啟四4);為主殉道的僕人也都有白衣賜給他們各人(啟六11)。其實,這白衣也是神當初所要賜給在伊甸園裡赤身露體的人穿的,如今成了撒狄教會得勝者的賞賜。我們可以說,人當初在伊甸園的犯罪所失去的,不只是那棵生命樹,還有一件可以遮蓋人赤身露體的衣服。人所失去的那棵生命樹,就賜給以弗所教會的得勝者;而那件可以遮蓋人赤身露體的衣服,就成為撒狄教會得勝者的賞賜。也就是說,以色列人真正的歷史是結束於主的道成肉身,也就是結束於瑪拉基書應許的應驗(瑪四5~6)。但在撒狄教會,以色列的匠人還是棄絕了主這建造的石頭(太廿一42)。神的恩典就臨到外邦的信徒,開啟了神在新約經營那奧秘的時期,就是接下來的非拉鐵非教會。
[註2] 「生命冊」。“生命”與“冊”兩個字之前,原文都有定冠詞,της / tis,代表這生命冊是撒狄教會所熟悉的。這生命冊所記載的名字是屬神的百姓(出卅二32);詩人稱為是記錄義人的冊字(詩六九28)。所以,凡名錄在生命冊上的,在大艱難中,必得拯救(但十二1);主耶穌告訴門徒,他們所該喜樂的,就是他們的名被記錄在天上(路十20),就是被記錄在生命冊上(腓四3),也就是記錄在天上諸長子的教會中,那裡有審判眾人的神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來十二23)。如果我們默想這些聖經中有關生命冊的經節,“生命”與“義”是可以畫上等號的。也就是說,在伊甸園雖然有生命樹和代表神公義的分別善惡樹,但是神的心意其實只有一棵生命樹,由這生命冊所代表。雖然名稱是生命冊,但是內容卻是義人的名字。將來在新天新地的新耶路撒冷也只有一棵生命樹,因爲唯有義人才有資格成為新耶路撒冷的居民。感謝主,神的百姓就是神所要栽種的公義樹(賽六一3)。
[註3] 「認他的名」。“認”原文εξομολογησομαι / exomologisomai(confess),其中εξ / ex這字根含有公開承認的意思。但是也有一些聖經抄本的原文是ομολογησω / omologiso,沒有公開承認的意思,只重在承認,含有承認性質的特殊性。主認撒狄的得勝者的名是在父面前,在父的眾使者面前,是特殊的,是珍貴的。主在地上就是這樣應許要在父面前承認我們的名:「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太十32-33)。這又再一次證明,撒狄教會就是神在道成肉身時期的經營。
Rev 3:6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註1] 見啟二29註。
非拉鐵非教會(三7~13)
教會奧秘的時期
Rev 3:7 「你要寫信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使者,說:『那聖潔、真實、拿著大衛的鑰匙、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說:
[註1] 「非拉鐵非教會」。撒狄教會預表主在道成肉身時期的經營,為了祂在地上的兩類百姓,猶太人和外邦信徒。但是因著在撒狄教會的以色列匠人,棄絕了主這建造的石頭(太廿一42),神的恩典就臨到外邦的信徒,開啟了神在新約經營那奧秘的時期,就是非拉鐵非教會。“非拉鐵非”原文φιλαδελφεια / filadelfeia(Philadelphia),意“一位弟兄的愛”,love of a brother,單數陰性名詞。代表基督為祂所愛的教會被以色列的匠人釘在十字架上。
[註2] 「那聖潔、真實」。“聖潔”和“真實”兩個字前面都有定冠詞ο / ho。“聖潔”原文αγιος / agios(holy),這字雖然也用於信徒,翻譯為聖徒(徒九13),但這裡特指基督,在馬可福音翻譯為聖者(可一24),指耶穌在地為人的分別為聖。“真實”原文αληθινος / alithinos(true),源於λανθανω / lanthano(hid),“隱藏”,這字的否定詞,也就是“不隱藏”。因此“真實”不只是與“虛假”相對,更是強調“真實性的完全”,也就是背後沒有任何的隱藏。在舊約,雖然嗎哪是神從天降下給祂百姓吃的糧食(出十六4),但是那真糧食是道成肉身的主自己(約六32~33)。神賜給別迦摩教會的得勝者吃的,稱為“隱藏的嗎哪”,因為這嗎哪只是預表;那從天上降下來的真糧食是主自己,卻被撒狄教會所棄絕。因此,這裡強調主乃是“聖潔”的,是指出耶穌在地為人的分別為聖;“真實”則是表明這耶穌就是基督,一點不差的就是猶太人所盼望的彌賽亞!
[註3] 「拿著大衛的鑰匙,…」。引用自以賽亞書二十二章22節:「我必將大衛家的鑰匙放在他肩頭上。他開,無人能關;他關,無人能開。」大衛預表基督作王的一面,要作牧人牧養祂的群羊(結卅四23,結卅七24)。主的道成肉身就是以王的身份,作為牧人,來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這裡(太十五24)。
[註4] 「開了就沒有人能關、關了就沒有人能開的」。這門是天國的門。鑰匙的“開”或“關”,代表天國的權柄。對於猶太人來說,撒狄教會是主道成肉身的時期,這門向著猶太人是開啟的。即使猶太匠人將主釘在十字架上,也無法關閉這門。猶太人所能關閉的,是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使福音轉向外邦人(徒十三46)。就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所說: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來六5~6)。這是對猶太人的警告,當天國的門一關閉,就沒有人可以再開啟,那時罪人的結局就是焚燒(來六8)。
Rev 3:8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
[註1] 另譯:我知道你的行為,(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你略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
[註2] 「看哪,我在你面前給你一個敞開的門,是無人能關的」。可以視為從上節插進來的話。因著猶太人棄絕主,神就將這敞開的門賜給非拉鐵非教會。請注意,神不是為非拉鐵非教會再開另外一個門,而是將那為撒狄教會所開的門,因著猶太人自己的棄絕,神就將這敞開的門,賜給非拉鐵非教會所預表的外邦教會。非拉鐵非教會預表主在恩典時代,外邦教會奧秘的時期。外邦人本是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弗二12)。也就是說,天國的門向著外邦人是關閉的。但巴拿巴和保羅卻見證,神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道的門(徒十四27),也就是神將那賜給猶太人的敞開的門,賜給了外邦人。在撒狄教會,猶太匠人將主釘在十字架上,無法關閉這門。在非拉鐵非教會,不管人如何逼迫信徒,也無法關閉這門。相反的,人的逼迫更是叫福音廣傳。
[註3] 「你略有一點力量」。意思是非拉鐵非教會的特點就是一切都是恩典,那敞開、無人能關的門,是主的恩賜。所以,主所知道非拉鐵非教會的行為,也只是擁有一點力量,來遵守祂的道,不棄絕祂的名。
[註4] 「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遵守”和“棄絕”都是不定過去式。“遵守我的道”就是信徒因信,從主所領受神的話,也就是主自己(約十七8)。“沒有棄絕我的名”,意即信徒是屬於主的(約十七6),不像猶太人棄絕了主。感謝主,信徒因著一個簡單的信,就得著了救恩,同時也成為一個屬於主的人。這都是在我們信主的那一刻所成就的事實。嚴格來說,信徒的能力,就是一個簡單的信。這信叫我們得著主,這信也叫主得著我們。
Rev 3:9 那撒但一會的,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不是猶太人,乃是說謊話的,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
[註1] 「那撒但一會的」,或「看哪,我所給的,是出去那撒但會堂的」。“撒但會堂”,就是棄絕主的猶太人(見啟二9註解)。接續上節“給你一個敞開的門”。神所賜給非拉鐵非教會的那一個敞開的門,本是屬於撒狄教會的,但因著猶太人棄絕主,而轉賜給非拉鐵非教會,所以神所賜給非拉鐵非教會的敞開的門,是出自棄絕主的猶太人,在這裡稱為“撒但會堂”。
[註2] 「乃是說謊話的」。在士每拿教會,撒但會堂的人是說毀謗話,是殺人的,撒但是他們的父;在非拉鐵非教會,撒但會堂的人是說謊話的,也證明撒但是他們的父(約八44)。殺人與說謊是神所最恨惡的兩樣特質,也就是高傲與虛假,都是屬於魔鬼的。基本上,撒但在士每拿教會殺人,只是叫士每拿教會受苦;但是撒但在非拉鐵非教會是說謊的,則可能叫信徒在撒但的原則裡,為神發熱心。當日逼迫門徒的掃羅是如此,今天很多自以為是在捍衛真理而定罪其他弟兄的也是如此。
[註3] 「我要使他們來,在你腳前下拜」。就是神要使背棄祂的猶太人認識他們所失去的是作王的地位。這作王的地位是應許給推雅推喇教會的得勝者的(啟二27~28),等晨星出現時要實現於撒狄教會。但因著撒狄教會的匠人棄絕主,這作王的地位就轉到非拉鐵非教會。
[註4] 「也使他們知道我是已經愛你了」。外邦人本是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弗二12)。但是神在非拉鐵非教會的經營卻是告訴猶太人,祂已經愛了外邦教會。
Rev 3:10 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
[註1] 另譯: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保守你免去試煉的時刻;這試煉的時刻要臨到普天下,試煉一切住在地上之人。
[註2] 「遵守我忍耐的道」,或「遵守我忍耐的話」。主那忍耐的話是關於祂的再來,而不在於忍耐那些外面的棄絕和逼迫。因著主所應許的再來(啟三11),信徒需要主那忍耐的話,就是關於祂再來的話,直到主來;就如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雅五7)。這裡的“既遵守”是不定過去式,代表拉鐵非教會是遵守了主忍耐的話,等待祂的再來,因此下節主說:我必快來。
[註3] 「我必保守你免去試煉的時刻」。不是指被提,而是指在試煉臨到的時刻,在試煉中被神保守。“保守”與前面的“遵守”同字根。遵守是過去式,保守是未來時態。“免去”原文εκ / ek(from),有“出於”的意思。所以“免去試煉”不是指“被提離開試煉”,而是指雖然在試煉中,但卻被神保守。這裡有兩層的意思:第一,就如主耶穌在離世時,為門徒向父所禱告的,不求他們離開世界,但求祂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約十七15)。第二,在末日大災難時,尤其是在第七碗的時候,雖然猶太人在災難中,神卻要保守信徒(見啟十二14註解)。
Rev 3:11 我必快來,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
[註1] 「我必快來」。對於撒狄教會,主只說到祂必臨到她那裡,如同賊一樣,無法知道祂幾時臨到。雖然非拉鐵非教會也不知道主幾時臨到,但是主讓拉鐵非教會知道祂必快來。所以,神在非拉鐵非教會的經營一結束後,到了老底嘉教會,主就來了。
[註2] 「持守你所有的」。在恩典的時代,我們所擁有的,都是主所給的,我們只要持守就能得勝!
[註3] 「免得人奪去你的冠冕」。“冠冕”原文στεφανον / stefanon,不是王所戴的王冠,διαδημα / diadema,而是對得勝者的獎賞,象徵在競賽中得勝者所獲得的榮譽。但這裡的冠冕,並不是神特別賜給非拉鐵非教會的得勝者,而是神在祂的恩典裡所白白賜給非拉鐵非教會所代表的外邦信徒的。也就是神對外邦信徒,因她簡單的信所給的獎賞。所以,非拉鐵非教會所得的冠冕是恩典的冠冕,和人的行為無關,但如果從恩典中墜落,是有可能被仇敵奪去的。因此,非拉鐵非教會要持守這白白的恩典,免得被人奪了去。在七個教會中,提到兩次冠冕。一次是賜給士每拿教會得勝者的冠冕,是生命的冠冕,是與猶太人有關的。所以摩西在臨去世時,呼天喚地向以色列人作見證,將生死禍福陳明在以色列人面前,盼望他們揀選生命(申卅19)。另外一個冠冕是給非拉鐵非教會的,是與外邦信徒有關,是神賜給外邦信徒的白白恩典。
Rev 3:12 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從那裡出去。我又要將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神那裡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並我的新名,都寫在他上面。
[註1] 「得勝的」,就是沒有從恩典中墜落,持守了神所給的恩典冠冕。
[註2] 「在我神殿中作柱子」。得勝者能成爲神殿中的柱子。這是神對非拉鐵非教會得勝者的特別獎賞,這獎賞是在千年國裡的獎賞,因爲在新天新地,聖城新耶路撒冷城内沒有殿,主神全能者和羔羊為城的殿(啟廿一22)。舊約中神殿中的柱子都是王所站的地方(王下十一14,王下二三3),因此“在我神殿中作柱子”,就是神應許給非拉鐵非教會作王的獎賞,也就是將來在在千年國度裡,與主一同作王一千年(啟廿6)。
[註3] 「他也必不再從那裡出去」。當初亞當被趕出伊甸園,以色列人被虜離開耶路撒冷的聖殿。但是非拉鐵非教會的得勝者有神的保守,絕不再離開神的聖殿。也就是絕不再離開神,因為神以自己為殿(啟廿一22)。
[註4] 「神的名、我神城的名、並我的新名都寫在他上面」。這是神對非拉鐵非教會得勝者在千年國過後,在新天新地裡的獎賞。神的名就是耶和華,神只在打發摩西去拯救以色列人時才啟示這名(出六1~3),這名被別迦摩教會(曠野教會)所堅守(啟二13),但寫在非拉鐵非教會上面,代表神的拯救是實際應驗在外邦教會身上。我神城的名就是新耶路撒冷城的名。這耶路撒冷城就是大衛城,因著以色列被虜亡國,在推雅推喇教會時期(列王時期)就倒塌了。這裡所謂新耶路撒冷的名,寫在非拉鐵非教會上面,意思代表主在撒狄教會(道成肉身時期),所要重新修造建立起來的大衛倒塌的帳幕,最終由非拉鐵非教會所建造起來。“新名”就是寫在所賜給別迦摩教會得勝者那塊白石上的新名(啟二17)。這新名啟示耶穌就是基督,是猶太人所盼望的彌賽亞,但被撒狄教會的匠人所棄絕,因此這新名也寫在非拉鐵非教會上面,代表在恩典的時期,最終接受耶穌這名的也是非拉鐵非教會。猶太人唯有當主再來時,才會仰望他們自己所扎的耶穌,而為主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主愁苦,如喪長子(約十九37,亞十二10)。
[註5] 「都寫在他上面」。代表外邦教會是屬於神的(神的名),是建造祂身體的(神城的名),見證道成肉身的耶穌,就是神所膏的基督(我的新名)。這些都寫在非拉鐵非教會上面,不只是非拉鐵非教會的獎賞,也見證非拉鐵非教會是蒙悅納的。就如繫在大祭司冠冕上的牌子刻著『歸耶和華為聖』,使大祭司可以在耶和華面前蒙悅納(出廿八36~38)。
Rev 3:13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註1] 見啟二29註。
老底嘉教會(三14~22)
主再來的時期
Rev 3:14 「你要寫信給老底嘉教會的使者,說:『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說:
[註1] 「老底嘉教會」,是神在地上經營的第七個教會,也是最後一個教會,結束於主的再來。“老底嘉”原文λαοδικεια / laodikeia(Laodicea),意“公義的百姓”,just people,單數陰性名詞。以色列人是神要栽種的“公義樹”(賽六一3);神在以色列人身上的旨意,就是要以色列人成為祂公義的百姓。
[註2] 「那為阿們的」。“阿們”源於希伯來文אמן / amen,意“確定”。在以賽亞書,神就稱自己為阿們的神(賽六五16,“真實的神”原文“阿們的神”)。這裡,對於老底嘉教會,神稱自己為“阿們的神”,意思是神以自己作保證,祂是真實的,祂要成功祂在祂百姓身上所定的旨意,是確定的,是毫無虛假的。
[註3] 「為誠信真實見證的」,或「忠信真實的見證人」。“見證人”有“殉道者”的意思(徒廿二20,啟二13)。神以這第二個名稱向老底嘉教會說話,代表“阿們的神”要成功祂在祂百姓身上的旨意,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太一21);就降卑自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
[註4] 「在神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或「是神創造的起初」。“起初”含有“源頭”的意思。就如耶穌所說:神是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太十九4),意思就是神乃是人被創造的源頭。神向老底嘉教會說話時,所使用的這第三個名稱,意指那降卑的耶穌,其實是基督,就是神。所以,彼得和十一個使徒見證:以色列全家要確實的知道,他們所釘在十字架上的那位耶穌,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徒二36)。
[註5] 羅馬書十一章25~27節:「以色列人有幾分硬心,直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所謂“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不必然表示外邦人的得救有一定的數目(原文無數目這字),而是說外邦人完全了,豐滿了,主的身體得著建造了。只要主的身體得著建造,恩典時代那奧秘的時期就結束,以色列全家也都要得救,保羅說這是一個奧秘。也就是主的再來,就是恩典時代的結束,神的經營就來到了最後一個教會,老底嘉教會。撒狄教會是主第一次的來,為了尋找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太十五24),老底嘉教會是主的再來,為了以色列家全家得救!以色列人即使失信,神卻從不放棄祂的選民。祂是那阿們,那忠信真實的見證人,那從起初創造萬物的神。
Rev 3:15 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
[註1] 「你也不冷也不熱」。“冷”原文ψυχρος / psychros (cold),不只是字面意義的冷淡,更是指態度上極致的冷,如水一樣冷到結冰。在以色列人的歷史,這是指撒狄教會,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也就是冷到了極致。“熱”原文ζεστος / zestos(boiled),同樣不只是字面意義的熱情,更是指態度上極致的熱,如開水一樣熱到起泡,就如三斗麵因為麵酵,而全團就都發起來(太十三33)。這是指推雅推喇教會,在列王的時期,百姓中有耶洗別的教訓。撒狄教會的冷,叫撒狄教會棄絕了道成肉身的耶穌。推雅推喇教會的熱,是行為上的熱,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而成為犯姦淫的百姓。撒狄教會的冷和推雅推喇教會的熱,都是神所不喜悅的;但不冷不熱的老底嘉教會更是神所責備的。因為人在冷與熱中,都知道冷熱,冷了知道加衣服,熱了知道脫衣服,也就是只要神憐憫,都容易悔改。但是不冷不熱的老底嘉教會,卻不知有穿衣或脫衣的必要。就就是主所責備的一個康健的人,認為自己是用不著醫生的(太九12)。
Rev 3:16 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註1] 「溫水」原文χλιαρος / chliaros(lukewarm),源於χλίω / chlio(to warm),有“融化”的意思,就如一塊冰,因熱而慢慢的融化,但卻熱不起來,所以是“也不冷也不熱”。當主再來時,所有還在世上的敬虔猶太遺民,都還會到哭墻哭泣,代表他們都還是盼望彌賽亞的。但是,他們的哭泣或許也含有對神的埋怨,如瑪拉基書所記載,以色列人向耶和華說:「你在何事上愛我們呢?」(瑪一2),卻不知他們的光景是在神的責備管教底下(啟三19)。
[註2] 「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吐出去”代表神對不冷不熱老底嘉教會的厭惡,如神對不謹守遵行祂一切律例典章的以色列人,神就將他們從美地上吐出去(利廿22),使他們被俘虜到巴比倫。在主再來時,不冷不熱的老底嘉教會被吐出去,就是被趕到外邊黑暗裡哀哭切齒(太八12)。
Rev 3:17 你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
[註1] 「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老底嘉教會的不冷也不熱,最主要的原因是自以爲是富足的,是已經發了財的。我們從四福音,和保羅的書信裡,處處都可以看到猶太人的誇口。猶太人以他們的祖宗誇口,以律法誇口,甚至指著神誇口(羅二17)。老底嘉教會所誇口的財富,其實也很能反應在今天猶太人所擁有的。有人認為,猶太人占美國人口僅為3%,掌控著美國70%以上的財富。老底嘉教會認為她是富足,已經發了財的,但彼得的見證卻是:金銀他都沒有,他所擁有的是能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人起來行走(徒三6)。信徒真正的富足,不是為自己積財,而是在神面前的富足(路十二21)。
[註2] 「一樣都不缺」。老底嘉教會自以為已經發了財,所以一樣都不缺。但是在神眼中,老底嘉教會所發的“財”,是她集中了所有前面教會的缺失(排除那因神審判而在死的光景中的士每拿教會,以及在恩典時代外邦信徒所代表的非拉鐵非教會)。老底嘉教會所集中的所有前面教會的缺失,包含老底嘉教會本身的“困苦”、和來自撒狄教會的“可憐”、推雅推喇教會的“貧窮”、別迦摩教會的“瞎眼”、以及以弗所教會的“赤身”。
[註3] 「困苦」原文ταλαιπωρος / talaiporos(miserable),由τλαω / tlao(endure),和πειρα / peira(trial),兩個字根組成,所以是“在試煉中”的意思。老底嘉教會就是一個在試煉中的教會。困苦這字在原文前面有一個定冠詞,ο,特指主在來時,老底嘉教會在大災難中所要經歷的試煉。這試煉也就是19節所說的,落在神責備管教中的教會。
[註4] 「可憐」原文ελεεινος / eleeinos(pitiable),源於ελεος / eleos(mercy)。因為可憐,所以需要恩典。撒狄教會就是一個可憐的教會,是一群迷失的羊。因此,在神的恩典裡,主的道成肉身,就是為了來尋找迷失的羊。撒狄教會的可憐,也延續到老底嘉教會。老底嘉教會也是主再來是所要尋找的迷失的羊,將神的恩典再次帶給她。
[註5] 「貧窮」原文πτωχος / ptochos(poor),在路加福音翻譯為“討飯的”(路十六20)。推雅推喇教會就是貧窮的教會,她的貧窮表現於耶洗別的殘殺先知,因此以利亞認為只剩下他一人;她的貧窮也表現於以色列人的被虜亡國而失去了一切,包含美地、聖城、聖殿。推雅推喇教會的貧窮也延續到老底嘉教會,當主再來時,以色列國的十個支派還是失落的,聖城也要被踐踏四十二個月(啟十一2)。那時向以色列人傳道的也只有兩個見證人(啟十一3~4),以利亞應該是其中的一位。所以,老底嘉教會認為她“一樣都不缺”,但在神看來她是貧窮的,是“討飯的”。在撒狄教會,外邦的婦人是狗,只能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太十五27)。但在老底嘉教會,猶太人卻是討飯的拉撒路,渾身生瘡,被人放在財主門口討飯。在試煉中的老底嘉教會必須花代價向主買火煉的金子,才是真正的富足。
[註6] 「瞎眼」原文τυφλος / tyflos(blind),字根意“籠罩在煙霧中”,引申為“自誇”。所以,“瞎眼”的屬靈意義就是“在無知心思裡的自我誇口”。別迦摩教會所預表的曠野教會,就是這麼一個瞎眼的教會,因著瞎眼就在曠野迷失了四十年。這別迦摩教會的瞎眼,由馬太福音二十三章,主所責備的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為代表。別迦摩教會的瞎眼,也同樣延續到老底嘉教會。除非老底嘉教會買眼藥擦亮眼睛(啟三18),她還是不認識她所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其實就是她所盼望的彌賽亞。
[註7] 「赤身」原文γυμνος / gymnos(naked),在林前十五章37節翻譯為“子粒”,以別於將來子粒長成後的形體(原文身體)。所以長成後的形體等同於子粒穿上美麗的衣服。因此,“子粒”也形容一個人沒有穿上衣服而赤身露體。赤身露體不是罪,卻是羞恥的,是不榮耀的。以弗所教會是預表神在伊甸園裡的經營,就是一個赤身露體的教會(創二25)。希伯來書的作者指明,“赤身露體”就是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的情形,都是不榮耀的,是人所必須意識到的羞恥(見來四13註解)。以弗所教會的赤身,也同樣延續到老底嘉教會。除非老底嘉教會花代價買白衣穿上,叫她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啟三18)。
Rev 3:18 我勸你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
[註1] 老底嘉教會之所以是一個在試煉中的教會,主要是因為撒狄教會的棄絕主,而使老底嘉教會成為一個被主所棄絕的教會,因此落在神的管教中(啟三19)。撒狄教會對主的棄絕,代表神在祂肉身百姓,以色列,身上的經營的暫時結束。從此以色列就如同外邦人一樣,成為不是神的子民。因此老底嘉教會要再次成為神的百姓,就必須花代價解決在舊約中神百姓的難處,也就是解決推雅推喇教會的貧窮、別迦摩教會的瞎眼、以及以弗所教會的赤身。
[註2] 「我勸你向我買」。“勸”原文συμβουλευω / sumbouleuo(counsel ),“商議”,由συν / sun(together),和βουλευω / bouleuo(advise),也翻譯為“商議”(太廿六4),代表“大家的共同意見”。主不命令老底嘉教會,而是以奇妙策士的身份(賽九6),和老底嘉商議,因為買的意思是那老底嘉教會需要花代價。主的第一次來,是帶來恩典,主的第二次來,恩典已經結束,一切都需要花代價來買。主和老底嘉教會商議來買,也是對老底嘉教會的諷刺。一面白白的恩典已經結束,另外一面老底嘉教會又認為自己富足的,是已經發了財的,是一樣都不缺的,那麼主就和老底嘉教會商議,有些東西是她需要花錢來買的。基本上,下文所要買的火煉金子、白衣、和眼藥,是討飯的老底嘉教會所買不起的。老底嘉教會除了悔改,沒有一樣是她買得起的。這裡主雖然和老底嘉教會商議來買,是不用花錢的買,但需要承認自己的乾渴和飢餓,如以賽亞書的呼招: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賽五五1)。
[註3] 「向我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這是神和老底嘉教會的第一個商議,針對推雅推喇教會的貧窮,是老底嘉教會必須先解決的。推雅推喇教會因為不以耶和華為他們的王(撒上八7),她的貧窮就如同路加福音那個離開父家的浪子(路十五12)。“買”代表花代價。浪子回家重新成為父親的兒子不需要花代價;但是推雅推喇教會,要重新成為神的百姓卻需要花代價。“火煉的金子”或“出於火焚燒的金子”,是為了“煉淨金子”。在聖經中,信心的寶貴被比喻為金子,所以經過火煉所買的金子,代表信心的工作,是經過火的得救(林前三15)。當主再來時,在地上的猶太人都要經過大災難的試煉,這因信心的工作而得救所表明的“金子”,是老底嘉教會真正的財富。
[註4] 「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這是神和老底嘉教會的第二個商議。針對以弗所教會的赤身露體。“買火煉的金子”所代表的得救,只是成為一個在神眼中無罪的人。但是“無罪”充其量只是重新成為當初神所造,在神眼中一個甚好的人。在伊甸園裡,無罪不是神的目標,神的目標是要使還是赤身露體的人,能穿上一件榮耀的衣服。這件榮耀的衣服代表人需要藉著生命的長大,從赤身露體的“子粒”,擁有長成以後該有的形體(參考上節註解)。
[註5] 「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這是神和老底嘉教會的第三個商議,針對別迦摩教會的瞎眼,是別迦摩教會所最該花代價買的。嚴格來說,推雅推喇教會並不在神原初經營的計畫裡,因為推雅推喇教會的貧窮,本就不是神百姓所該有的。所以老底嘉教會必須先解決這不該有的情形。至於以弗所教會的赤身露體,的確是神在祂百姓身上的經營:但那並不是神刻意要使祂百姓有赤身露體的羞恥,而是藉著人在神面前的赤身露體,叫人體認有遮蓋這羞恥的必要。就如一個孩童要長大,就需要有生命的餵養,這就是那棵生命樹所表明的。但是人的長大最終是要有正確的看見,這就是那棵分別善惡樹所預表的,能叫人的眼睛明亮。在伊甸園裡,基本上蛇並沒有欺騙那女人,因為吃了那棵分別善惡樹,眼睛是會明亮的;但蛇的狡詐是要那還是赤身露體的人,也就是生命還不成熟的人去分別善惡。結果女人受了誘惑,眼睛是明亮了,也能分別善惡了,但所看到的卻是自己的赤身露體。因此,如果老底嘉教會要先買白衣穿上,遮蓋自己赤身露體,接著就需要花代價買眼藥擦眼睛,為了能有正確的看見。別迦摩教會的瞎眼,屬靈的意思是缺少從神來的啟示。所以,保羅向神求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我們,好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弗一17~18)。自己眼睛的明亮,雖然會看見自己赤身露體的羞恥;但被神所開啟的心中眼睛,卻能真看見主的榮耀,珍賞主的寶貴。
Rev 3:19 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
[註1] 「疼愛」原文φιλω / filo(be fond of),是出於情感的愛,不在於被愛之人的光景。就如在路加福音中,父親對浪子連連親嘴的愛(路十五20)。
[註2] 「責備管教」。責備是光照(約三20);管教是如父親養育孩子般的教導(來十二6~7)。
[註3] 「發熱心」,原文ζηλευε / zileve(zealous),和15節的“熱”同字源,意“如水被火燒而滾熱”。這裡是指老底嘉教會因神的責備管教,光照和教導,而發熱心要向主買火煉金子、白衣、和眼藥。
[註4] 「也要悔改」。不是“要悔改,要發熱心”,而是“要發熱心,要悔改”。代表這裡的悔改,不只是對神所責備管教的悔改,更是為自己的發熱心而悔改。也就是認識自己的發熱心也無法買到火煉金子、白衣、和眼藥。一切老底嘉教會所能買到的,都是不用銀錢的(賽五五1)。老底嘉教會所要做的,就是下節的開門。
Rev 3:20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
[註1] 「我站在門外叩門」。老底嘉教會代表主再來時的教會,已經站在門外叩門了。撒狄教會是主第一次來時的經營,但猶太的匠人棄絕了主,因此主的救恩就轉向非拉鐵非教會,開啟了外邦恩典時代的奧秘時期。老底嘉教會是主再來時的經營,但猶太人還是向主關著門。因此,主就站在門外叩門,就如雅歌中的良人站在門外向他的妹子敲門(歌五2)。當良人敲門時,妹子是“身睡臥,心卻醒”,老底嘉教會也是不冷不熱。
[註2] 「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老底嘉教會所開的門不是大衛鑰匙所開的門。大衛鑰匙所開的門是恩典的門,在主第一來時,這門就已經開啟,是沒有人能關的。即使猶太匠人將主釘在十字架上,也無法關閉這門。當主再來時,這門仍然是向猶太人開啟的。因此,老底嘉教會所開的門,是在撒狄教會時,因著拒絕主,向主所關閉的自己的門。老底嘉教會開門,不是因爲聽見叩門聲,而是聽見主的聲音,知道在門外叩門的是主。
[註3] 「我要進到他那裡去」。主自己就是那恩典的門(約十7),主進到向祂開門的人那裡,就是將恩典的門帶到開門的人那裡。
[註4] 「一同坐席」。主的第一次來,就與罪人一同坐席(太九10),終極於羔羊的婚筵(啟十九7~9)。主說將來會有許多人從東從西來,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但不悔改的猶太人,如果對主還是不冷不熱,卻有可能被吐出去,被趕到外邊黑暗裡哀哭切齒(太八11~12)。
Rev 3:21 得勝的,我要賜他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就如我得了勝,在我父的寶座上與他同坐一般。
[註1] 「得勝的」。上節的一同坐席,是指主的接納,是針對老底嘉教會那些願意向祂開門之人。這節的與主同坐寶座是針對得勝者。當主再來時,得勝者不只是開門,還要經歷啟示錄十二章那婦人的生產之苦,勝過在大災難中來自敵基督的逼迫。就如雅歌中的妹子給她的良人開了門後,見不到良人。後來因著要尋找他的良人,被城中巡邏看守的人打傷了;也被看守城牆的人奪去了披肩(歌五6~7)。所以保羅說: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祂,祂也必不認我們(提後二12)。在啟示錄十二章第5節,婦人所生的男孩子,被提到神寶座那裡去,就是神對老底嘉教會得勝者所應許的:與祂同坐寶座。
[註2] 「在我寶座上與我同坐」。在伊甸園裡,神吩咐祂所造的人要治理這地,管理萬物,就是將猶太人擺在作王的地位(創一28),因為亞當並非所有世人的祖先,而是猶太人的祖先,是祂在地上選民的祖先。雖然祂的選民在伊甸園(以弗所教會)是失敗的,在曠野(別迦摩教會)成為瞎眼的,在美地上(雅推喇教會)是貧窮的,甚至在主道成肉身來到地上時(撒狄教會),成為棄絕主的匠人,但是當主再來時(老底嘉教會),神對祂的選民還是有得勝者的應許,而且是那起初在伊甸園裡作王的應許。只要祂的選民願意開門,主最終還是要與他們在寶座上一同坐席。猶太人自始至終都是神所愛的,主要祂的選民作王掌權的心意從不改變,這是猶太人所該珍賞的,感謝主!
Rev 3:22 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註1] 見啟二29註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