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0日 星期日

來:希伯來書第4章


Heb 4:1  我們既蒙留下,有進入他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原文作你們)中間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 

[註1]         另譯:所以,我們應當畏懼,免得那為我們存留的應許,在你們中間有人似乎是夠不上。

[註2]         「存留的應許」。安息是神當初應許給亞當的,但是亞當失敗後,這應許就被存留了下來。在神從埃及拯救出祂的百姓後,帶領以色列人進入美地所代表的安息,但以色列人又失敗了。因此,神就將這安息的應許保留下來,為了留給後來那些趕得上的人。

[註3]         「趕不上」原文υστερηκεναι / ysterikenaicome short缺少,有“失敗”、 “夠不上”的意思。同羅馬書三章23節的“虧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但是人的犯罪不會使神的榮耀缺少,所以羅馬書三章23節應該翻譯為:夠不上神的榮耀。同樣的,“在你們中間有人認為趕不上”,也可以直譯為“在你們中間有人認為夠不上”。就如以色列人斷定自己不夠格進入美地,因為除了迦勒和約書亞,以色列人認為他們和美地的人相比,美地的人身量高大,是偉人的後裔,但他們自己有如蚱蜢一樣(民十三31-33)。

[註4]         以色列人自己認為不夠格進入美地,就是第三章的結束所說的不信。保羅和巴拿巴傳福音給猶太人,也是因著猶太人的不信,就說:「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徒十三46)。

 

Heb 4:2  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 

[註1]         另譯: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與他們無益,因為在所聽見的道上,他們沒有與信心相調和。

[註2]         「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我們”就是恩典時代的猶太信徒(當然也包含外邦信徒,只是希伯來書的對象是猶太人),而“他們”就是當初在曠野的以色列人。當初神所傳給在曠野的以色列人的福音,是應許他們得以進入美地;而在恩典的時代所傳給猶太信徒的福音,是為他們保留下來的神的安息,就是神今日所應許的美地。

[註3]         「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或「因為在所聽見的道上,他們沒有與信心相調和」。不是“信心”沒有與聽見的“道” 調和。而是 “信心”沒有與聽道的人調和。請注意,信心是來自神的,而不是人自己的信心。基本上,人的信心就是認識“神的權柄”。主耶穌稱讚百夫長的信心為“這麼大的信心”(太八10),是因為百夫長認識他是在耶穌的權下。如果有一個兵命令他的長官“去!”,我們不會相信那個長官會去;但是如果一個長官叫一個兵“去!”,我們會相信那個兵會去。不是因為我們有信心,而是因為我們知道那發命令的是有權柄的長官。同樣的,我們對應許有信心,是因為我們認識給應許的是神。感謝主,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後二13)。這就是為什麼人的“不信”被形容為“惡心”,因為人的不信就是否認神的權柄;人的信就是認識神的權柄!

[註4]         「調和」這個字的原文 συγκεκερασμενους / synkekerasmenous,由συν / sununion),“結合”,和 κεραννυμι / kerannumipour out),“倒出”,兩個字組成。所以,人要與信心調和的意思是,人必須成為一個如同倒出酒的器皿,也就是放下自己,然後和來自神的信心結合在一起。迦勒和約書亞就是倒出酒的器皿,不看自己如同蚱蜢而害怕,只和信心結合在一起。如此,所聽見的道就與迦勒和約書亞有益。

 

Heb 4:3  但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得以進入那安息,正如神所說:「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其實造物之工,從創世以來已經成全了。 

[註1]         「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就是信徒,就是那些有與來自神的信結合在一起的人。

[註2]         「得以進入那安息」。“那安息”就是1節所應許“神的安息”。神的安息雖然是一個確定的應許,但還須要我們竭力的進入(來四11)!

[註3]         正如神所說:「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作者這裡再一次引用詩篇九十五篇第11節,目的是為了凸顯“信”是何等的重要。相信的人就得以進入神的安息;不相信的人就斷不可進入神的安息!

[註4]         「其實造物之工,從創世以來已經成全了」。希伯來書的讀者都是猶太人,都懂得作者是提到創世記第一章,關於神的創造!為何作者突然提到神的造物之工?因為,在神完成祂的造物之工之後,就提到祂的安息。也就是說,神所應許給以色列人的安息,和後來神所保留下來給那些信的人的安息,就是神當初在完成造物之工後的那同一個安息!只是因為人的失敗,而被保留下來。

 

Heb 4:4  論到第七日,有一處說,「到第七日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 

[註1]         引用自創世記第二章第2節。這裡不提出處,如同來二6,不提大衛。因爲都是猶太人所熟悉的。

[註2]         「論到第七日」,就是神安息的日子!神之所以歇了他一切的工而安息,不只是因為已經用了六天工作的時間,完成了造物之工。而是因為這六天所完成的所有造物,都是有秩有序的各按其類,並交給人來管理。也就是說,因著神這六天的工作,就叫萬物都服在神的權柄底下!因此,到第七日神才歇了祂一切的工!萬物服在神的權柄底下,神才有安息;人要進入神所應許的安息也要認識神的權柄,如同百夫長認識他是在耶穌的權下(太八9)。

 

Heb 4:5  又有一處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 

[註1]         「又有一處說」,原文「在這裡又說」。

[註2]         「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引用自詩篇九十五篇11節。希伯來書的作者一共三次引用這處經節。這必叫希伯來書的讀者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Heb 4:6  既有必進安息的人,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 

[註1]         另譯:既有保留的安息,讓一些人進入,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

[註2]         保留的安息」。神所保留的安息就是神當初所應許給亞當的安息,因著亞當的過犯而被神保留下來。

[註3]         「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就是舊約的以色列人。他們沒有進入安息的原因就是不信!以色列人不管是從摩西在曠野頒佈律法的時候,到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美地,再到神建立大衛的國,以色列人從來沒有進入神的安息!

[註4]         有人認為,既然亞當是在第六天造的,那麼在第七日應該已經進入了安息。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讀創世記第二章第2-3節,那裡很清楚的說只有神在第七日進入安息。第2節是說:「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安息了。」這節很清楚的說到只有神進入安息。但是第3節是說:「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所謂“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就是神給亞當安息的應許。也就是說,亞當也必須遵循六日工作的原則,如同神一樣,在第七日才可以安息。而且,非常有可能,在亞當開始工作後,還沒有工作六天之前就犯罪了。也就是說,即使是以色列人的第一個祖先,亞當,也沒有機會進入第七天的安息!雖然我們不知道亞當是在什麼時候吃了知識善惡樹的果子,但是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在亞當沒有進入安息之前就已經犯罪而被逐出伊甸園。

[註5]         因為亞當與夏娃是預表基督與教會(弗五32)。所以,對於亞當被造後所發生的事,我們可以根據基督與教會的啟示,作如下的推測:神是在一星期的第一天(星期天)開始工作。當神在第六天(星期五)創造了亞當後,為了給亞當造一個配偶,神就使亞當沉睡(預表主耶穌的死,主耶穌的死是在星期五)。因為亞當的沉睡與罪無關,而是為了得著一個配偶。所以嚴格來說,在神的計畫裡,主耶穌的死也與罪無關,完全都是因為基督愛教會(為了得著一個配偶),才為教會而死(弗五25)。到了第三天,星期天,也就是一個星期的第一天,神就使亞當醒過來(預表主耶穌死後三天復活,產生了教會)。所以,亞當與夏娃就在一星期的第一天(星期天),如同神一樣,開始他們第一天的工作。但是,也許到了第六天(星期五),還沒有滿六天工作的原則,就因為吃了知識善惡樹的果子,被逐出了伊甸園。因為主耶穌也在這天,星期五,為罪人而死。所以,雖然教會的產生和罪無關,但在神的智慧裡,因著撒但在人身上的工作,正好成全神原初的定旨,借著死產生教會,同時也借著死,敗壞那在死的領域裡掌權的魔鬼(來二14原文)。

 

Heb 4:7  所以過了多年,就在大衛的書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 

[註1]         「過了多年」,就是從創世紀第七日的應許,到大衛的時候,過了大約兩千五百年。

[註2]         「在大衛的書上」,就是詩篇九十五篇。其實,在詩篇九十五篇並沒有指明作者是誰,但這裡告訴我們,作者就是大衛。

[註3]      「又限定一日」,其中“限定”原文οριζει / orizeiconfirm),意“確定、指定”(徒十七31)。

[註4]         這裡是重複引用三章7-8節所引用過的話。從創世紀第七日的應許,到大衛的時候,雖然以色列人從來沒有進入神的安息,但神今天還一直向祂的百姓說話。所以,作者又引用大衛的話: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

 

Heb 4:8  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後來神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 

[註1]         約書亞雖然帶領以色列人進入美地所預表的安息,但是約書亞並沒有叫以色列人得著安息。否則神就不會借著大衛寫下詩篇九十五篇,又提到別的日子。

 

Heb 4:9  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神的子民存留。 

[註1]         另譯:這樣看來,神的子民必有存留的安息。

[註2]         「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原文沒有“另”。不是另外有一個安息,而是當初神所應許的安息被保留下來。

 

Heb 4:10  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樣。 

[註1]         「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這是安息日的律法,必須工作六日,才可以歇了自己的工,進入安息(出廿三12)。

[註2]         「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樣」(創世紀二2)。所謂“歇了他的工”不是因為已經做了六天的工,而是因為神用六天的時間,叫所有的造物都有秩有序的服在神的權柄底下,並交給人來管理。也就是說,只要萬物還沒有都服在神的權柄底下,並由人來管理,那麼第七日就不會來到。但是,自從人犯罪後,直到今天,萬物都還沒有服在神的權柄底下。所以,萬物都還在六日工作的原則裡,等待第七日的到來。這也就是為什麼主耶穌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五17)。

[註3]         第七日就是星期六,被稱為安息日。安息日被稱為神的安息,所以是屬於神的日子。傳統的基督教,大部分都是教導說舊約的安息日已經被廢棄,取而代之的是信徒擘餅紀念主的主日,而且將主日定在星期天。但這是錯誤的教訓!因為,第一,安息日既然是神的日子,而且為神所祝福,這麼重要的日子是不可能被廢掉的;第二,關於主日,聖經並沒有說主日是在星期天;第三,擘餅紀念主應該是天天,而不是只在星期天(徒二46);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希伯來書已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安息日並沒有被廢掉,只是被神保留,等到神所指定的那日,再將神的安息賜給人。神所指定的那一日,就是主再來的日子,將帶來神的審判,在新約就稱為基督的日子“the day of Christ”(林前一8,腓一6),或主的日子“the day of Lord”(帖後二2,彼後三10),或大部分基督徒所說的主日“Lord's day”(啟一10)。基督的再來,雖然會帶來神的審判,但也將帶來神所應許的安息,就是千禧年所預表的。所以,我們可以很確定的說,今天猶太人在律法裡面,每個星期六所忠心持守的安息日,因著被神保留下來,就成為新約信徒所盼望的“那日”,也就是“主日”、或“主的日子”,或“基督的日子”。

 

Heb 4:11  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 

[註1]         另譯: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在不信從的樣式裡跌倒了。

[註2]         「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就是竭力進入神所為我們保留的那安息。神的救恩是白白的恩典,與我們的行為無關;但是神所為我們保留的那安息,卻需要我們竭力的進入。今天我們和主都還在六天工作的原則裡:主如何做事直到如今,我們也作事。我們需要天天在六日工作的原則裡與主同工,直等到第七日安息的到來!

[註3]         「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或「免得有人在不信從的樣式裡跌倒了」。其中“學” 的原文εν / enin),意“在裡”。“樣子”原文υποδειγματι / ypodeigmatiexample),意“展示的樣品”。所以,這節可以翻譯為「免得有人在不信從的樣式裡跌倒了」。人看見一個展覽的樣品,就代表將來要上市的產品。以色列人因不信而跌倒,就是神所展示给世人看的“不信的樣品”。如果我們也在一樣不信的樣式裡,我們也會因為不信而跌倒!所以,樣式這字在彼得後書二章6節就翻譯為“鑒戒”。所多瑪、蛾摩拉二城的傾覆就是神所向我們展示的樣品。所多瑪、蛾摩拉二城如何被焚燒成灰,若果有任何不敬虔的人和所多瑪、蛾摩拉一樣,也必被焚燒成灰。因此所多瑪、蛾摩拉是後世不敬虔之人的鑒戒。

[註4]         我們要得著神的救恩要借著信,我們要進入那安息,也必須借著信,為了叫我們在竭力進入安息的過程中不至於跌倒。

 

Heb 4:12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 

[註1]         「神的道」,或「神的這道」。“道”前面有定冠詞,ο。“道”的原文λογος / logos,意“話”,就是神自己。這裡所謂“神的這道”,是指在希伯來書第一章12節所提到的,神在古時藉著眾先知所說的話,特指在末世藉著祂兒子,道成肉身的耶穌,向祂的百姓所說的話。

[註2]         「是活潑的」,或“是活的”。神是活神,祂說的話也是使人活的。所以,主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約五25)。神在古時借著眾先知所說的話,因著人的失敗,而死在過犯罪惡之中,失去了神所應許的安息。

[註3]         「是有功效的」。“功效”原文 ενεργης / energisactive),由εν / en ,“在裡”,和εργον / ergon “作為”,兩個字組成,所以翻譯為“功效”。因為神的道是活的,所以人一聽見神的話,這話就開始在我們裡面積極的工作。

[註4]         「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在聖經中,“劍”常被比喻為“話”(詩五十九7,弗六17)。而 “快”的字根τομωτερος / tomoterossharper,字根 τεμνειν / temneincut),意“切割”。所以,“更快”的意思是“更銳利”,有“辨別”的意思。神用話所創造的宇宙,就是從一片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中切割出晝夜、天空、地與海。如今這話也在我們裡面作切割的工作。

[註5]         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刺入”就是“貫穿”,“剖開”有“分別”的意思。這裡希伯來書的作者是將人的“魂與靈”,比喻為“骨節與骨髓”。魂的功用就如骨節,將人的骨頭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骨架。所以在聖經中常以魂代表我們這個人。而靈的功用就如骨頭裡的骨髓,是人體內造血的組織,是骨頭最重要的素質,是骨頭的生命。我們可以說,骨節的活動需要依靠骨髓的生命;所以,我們的魂不只不能與靈分開,保羅還說我們要將我們的心思置於靈(羅八6,“體貼聖靈”原文)。因為心思的功用(骨節),完全在於是生命的靈(骨髓)。基本上,骨節與骨髓是不能分開的;所以,將魂與靈刺入、剖開,不是將魂與靈分開,而是是刺入、剖開“魂”,也刺入、剖開“靈”。我們的魂與靈有不同的功能,且很難去區別,但是神的話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能刺入、剖開在我們的魂裡,和在我們的靈裡不同的功能。就如接下來所説的心中的思念和主意,就是魂的不同功能,雖然很難分別,但是神的話一進來,就在我們的魂裡做 “切割”的動作。其結果就是下文所說的:能辨明心中的思念和主意。

[註6]         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人的失敗是因為沒有聽從神的話,而導致人的心思被敗壞(林後十一3,“心或偏于邪”原文)。因此,這節就提到神的話如何成為我們魂的救恩!而“心中的思念和主意”就是我們魂的功用。“辨明“的原文κριτικός / kritikos,字根有“審判”的意思。所以,“辨明”的意思有經過分析後,所作的判斷。我們的魂因著靈而成為活的魂(創二7,“有靈的活人”原文)。但活的魂只代表人天然的生命,還需要有神的話刺入,叫魂一切的所思、所想、所要的,都清清楚楚的被辨明。人在伊甸園的失敗,就是因著不聽神的話,沒有讓神的話去“切割”掉一切來自蛇誘惑的話,最終導致心思被敗壞而犯罪。

 

Heb 4:13  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他面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註1]         另譯:並且被造的,沒有一個在祂面前是不顯明的;但萬有在我們必須向祂交賬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註2]         「不顯然」,原文是一個否定詞“不”,加上φαίνω / phaino,字根意“照亮”。亞當犯罪後,認為他可以躲避神而藏起來,豈不知所有的被造之物,在神面前沒有一樣可以躲在暗中,是不被照亮顯明的。

[註3]         「有關係的」,原文 ο λογοςthe reckoning,“交賬”。每一個人都必須向主交帳,這就是亞當無法躲藏神的原因:主要按著各人的行為審判各人,沒有人可以逃脫神的審判。

[註4]         「赤露敞開」。“赤露”就是赤身露體,代表羞恥(創二25)。“敞開”,原文τετραχηλισμενα / tetrachilismenaopened),字根與 τράχηλος / trachilos “ 脖子”,所以是使脖子露出,有如同犯人被處決時,脖子是敞開的。這字的完全時態,代表罪人在神面前持續的光景,是待處決的犯人。在亞當犯罪後,發現自己赤身露體的羞恥,就躲避耶和華的面,因為意識道自己就是一個待處決的犯人。

 

Heb 4:14  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 

[註1]         「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升入高天”,或“經過諸天”,就如大祭司經過門簾、內幔,進入至聖所。人雖然因著失敗,必須面對神公義的審判,但是感謝主,神也是一位有恩典的神!希伯來書二章17節,就提到耶穌在神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這裡是說到這位大祭司完成了救贖後,就升入高天成為尊榮的大祭司,為了將祂所保留的安息賜給人。

[註2]         「就是神的兒子耶穌」。“神的兒子”一般是指“基督”。 耶穌被稱為神的兒子,意思指耶穌就是基督。唯有神的兒子,基督,才有資格升入高天,成為尊榮的大祭司。更重要的,猶太人必需認識耶穌就是祂的名。耶穌這名說出祂的人性,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來四15)。

[註3]         「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或「便當持定所承認」。就是持定三章1節的耶穌,他是神的使徒,是神的大祭司。在舊約,使者以天使和摩西為代表,大祭司以亞倫為代表。天使是傳揚神的律法,但是耶穌是神的兒子親自為神說話。摩西是建立神的律法,讓百姓成為神可以安息的房屋,但耶穌是房屋的建造者。而亞倫是執行神的律法,獻祭成就百姓和神之間的和平,但耶穌是祭物的本身,並永遠為祭司,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五9)。從這節一直到七章28節的主題,就論到耶穌的祭司職份是如何超越了亞倫。

 

Heb 4:15  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註1]         「體恤」原文 συμπαθησαι / sympathisaitouched),有因為處於相同的處境,而觸發的憐憫。因為主耶穌也親自成為和我們一樣的血肉之體,所以耶穌身為大祭司,就能體恤我們的軟弱。

[註2]         「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主耶穌受試探時,是以軟弱的血肉之體接受試探。所以,人在伊甸園的失敗不能歸罪於肉體的軟弱。

[註3]         「只是他沒有犯罪」,“犯罪”原文 αμαρτιας / amartiassin),名詞。所以要翻譯為:「只是祂沒有罪」。罪在聖經的定義不只是行為上的不法;罪在聖經中也常被擬人化,代表撒但那不法者。所以,這裡是說主耶穌是分別為聖的,是和任何不法者無分無關的。人在伊甸園的失敗,不是因為血肉之體,禁不住蛇的誘惑,而是因為沒有和蛇劃清界線。主耶穌也是以同樣的血肉之體受撒但的誘惑,但是主的得勝是向撒但說:“撒但,退去吧”(太四10)。主向撒但說:“退去吧”,並不需要什麼權柄,而在於主的選擇:不與罪為伍!

 

Heb 4:16  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註1]         「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因為祂是我們的大祭司,解決了我們與神之間的問題。

[註2]         「施恩的寶座」。“寶座”代表權柄;所以“施恩的寶座”代表神將祂的恩典,如同禮物一樣賜給我們,是帶有權柄的,是沒有人可以阻止的。大祭司就是為了將人帶給神。摩西的律法是將神的公義帶來給人;亞倫的獻祭是借著祭物,成就人與神之間的和平,將人帶到神施恩的寶座,為了得著神所要賜給人的禮物,也就是恩典。

[註3]         「得憐恤,蒙恩惠」。“得憐恤”或“接受憐憫” ,對應於祂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為了我們已過的失敗。“蒙恩惠”或“尋到恩惠”, 對應於下節,為了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了我們將來的得勝,特指將來能面對基督審判台前的審判。

[註4]         「作隨時的幫助」,直譯「進入合適的幫助」。“隨時”原文 ευκαιρον / efkaironseasonable),意“合於時宜的”。所謂“隨時的幫助” 就如季節性的果子,都能在適當的節期節出果子。所以,隨時的幫助”不是在人需要時,給予即時的幫助;而是在人還能得著恩典的時期,使人有份於這恩典。也就是在主的再來之前,在恩典的時代還沒有結束之前,得到恩典。希伯來書的作者只告訴我們說,我們能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但是並沒有說,在那日我們也能坦然無懼的來到基督的審判台前。所以,我們今天來到施恩的寶座前,接受神所賜給我們恩典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今日有機會蒙恩惠,好在那日站在基督的審判台前,面對神公義的審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