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太:馬太福音第9章


Mat 9:1  耶穌上了船,渡過海,來到自己的城裡。

[註1]         「來到自己的城裡」。在第八章,主耶穌在加大拉人的城,被全城的人所棄絕,就來到自己的城裡,就是迦百農(太四13)。伯利恒是耶穌出生的地方,拿撒勒是耶穌成長的地方,而迦百農耶穌稱為是“自己的城”。第四章,耶穌曾在迦百農呼召了第一批的門徒(太四1322)。

[註2]         迦百農原文意“舒適之城”,其中“舒適”字根有“松一口氣”的意思。迦百農是耶穌居住並開始盡祂職事的地方(太四13-17)。聖經的原則是:凡願意接待我們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城,那是教我們得以輕鬆舒適的地方。但凡不接待我們的,我們就離開那城,並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也就是把黏在我們腳上的那些屬於那城的塵土跺下去,見證那不是我們的城(路九5)。

[註3]         主耶穌來到自己的城裡,第一件事就是叫人認識祂的權柄,如以下28節。

 

Mat 9:2  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

[註1]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在第八章,記載在迦百農有一個百夫長,為他害癱瘓病的僕人求耶穌醫治(太八6)。這百夫長的僕人得了醫治是一個事例,說明外邦的信徒憑著信,也成了神的百姓。這裡,主再一次醫治一個被人用褥子抬來的一個癱子,同樣是因著他們的信心。馬可福音記載,那時耶穌所在的房子人太多,無法進去。於是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去(可二4)。的確,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十一12)。

[註2]         「小子」的原文“孩子、兒子”。一個外邦信徒,再也不是外人和客旅,而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弗二19)。

[註3]         「放心吧!你的罪赦了」,疾病的屬靈意義代表人的罪。如詩篇一百零三篇第3節: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

 

Mat 9:3  有幾個文士心裡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

[註1]         「說僭妄的話」。原文 βλασφημει  / vlasfimeiblasphemes),由 βλάπτω / blaptōhurt),和 φήμη / phēmēfame),兩個字根組成。文士因著耶穌說“你的罪赦了”,心裡就認為耶穌說了僭妄的話,毀謗了神的榮耀。因為耶穌這話等於將自己與神相比。

 

Mat 9:4  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就說:“你們為什麼心裡懷著惡念呢?

[註1]             另譯: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就說:你們為什麼心裡想你是惡的呢?

[註2]             「知道他們的心意」。文士只是心裡議論耶穌,但主是鑒察人肺腑心腸的(羅八27),祂知道文士心裡所想的。

[註3]         「心裡懷著惡念」。請注意:文士認為只有神能赦免人,這並沒有錯。所以,“你們為什麼心裡懷著惡念呢?”這句話不是在責備文士心裡有惡念。這裡的“惡”是指文士心裡認為主耶穌是惡的,因為文士認為除了神外,沒有人可以赦免人的罪。所以,耶穌向文士所說的話是反問文士,可以翻譯為:“你們為什麼心裡想“你是惡的”呢?”

 

Mat 9:5  或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那一樣容易呢?

[註1]         「那一樣容易呢?」。都一樣的容易,因為都只是一句話。但是,也都一樣困難,因為“赦免”與“起來行走”,都需要權柄。唯有神能赦免人的罪,也唯有神能叫癱子起來行走。

 

Mat 9:6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註1]         「但要叫你們知道」。“知道”,原文ειδητε / eiditeknow),字根意“看見”(太二910),所以是因為外在客觀的看見了,才知道。說“你的罪赦了”,眾人看不見權柄;但是癱子一起來行走,眾人就看見了權柄。

[註2]         「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代表人子就是神。所以文士要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是要知道耶穌就是神。

[註3]         「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這不是耶穌的能力,而是耶穌的權柄。“權柄”這字,原文字根εξεστι / exestilawful),意“合法的”。所以,所謂“權柄”,不是能力,而是有法律依據的權力。例如,執法的交警本身沒有能力,但他卻有法律所授予的權柄,可以叫一輛違規的車子停下來。

[註4]         神要人認識祂的權柄過於祂的能力。彼得認為他有一把刀可以阻止人捉拿主耶穌,但是主耶穌卻吩咐彼得“收刀入鞘吧!”(太二六52)。論能力,彼得有一把刀,但是主耶穌卻有十二營多的天使可以差遣。對於那些前來捉拿祂的人,不是要讓他們看見彼得的那一把刀,而是要讓他們看見主耶穌是如何服在父神的權下,如同羊一樣被牽到宰殺之地。人嘲主耶穌有能力可以救人,卻沒有能力可以救自己(太二七42),因為主耶穌認識神的權柄。

 

Mat 9:7  那人就起來,回家去了。

[註1]         請注意:癱子可以起來行走,不是因為主對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因為,當主耶穌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癱子就已被醫治了。如同在第八章,當主耶穌叫百夫長回去時,他那個害癱瘓病的僕人就已經得了醫治(太八13)。但是這裡,主耶穌為了讓文士和眾人主觀的認識祂的權柄,才對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Mat 9:8  眾人看見都驚奇,就歸榮耀與神,因為他將這樣的權柄賜給人。

[註1]         「看見都驚奇」。“驚奇”原文 εθαυμασαν / ethavmasanwondered) ,有權威抄本作 εφοβηθησαν / efovithisanfeared),“害怕”。 聽到主耶穌說“你的罪赦了”也許只是稀奇;但是實際看見癱子起來行走,就叫眾人感到害怕。

[註2]         「歸榮耀與神」。因為他將這樣的赦罪的權柄賜給人。癱子起來行走就是主耶穌將赦罪的權柄,實際賜給了癱子。癱子接受了赦罪的權柄,九有了這個權柄使自己能起來行走。這是癱子與神權柄的配合。神要施恩給人,人就必須接受這救恩,否則癱子也是無法起來行走。

 

Mat 9:9  耶穌從那裡往前走,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

[註1]         「看見一個人名叫馬太」,就是本福音書的作者。

[註2]         「坐在稅關上」。就是馬太為該撒收集該歸給該撒之物。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太二二21)。馬太為該撒收集該歸給該撒之物,主耶穌就來收集該歸給神之物。主耶穌來到自己的城裡,第一件事就是叫人認識祂的權柄。之後就往前走,看見馬太,來收集當歸給神之物。“馬太”這名的意思就是“禮物”。

[註3]         「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對於癱子,主耶穌是說“放心吧!你的罪赦了。”對於為該撒收稅的馬太,主耶穌是說“你跟從我來。”癱子得了赦免,就起來回家去;馬太聽了主的呼召,也起來,但不是回家,而是跟從了耶穌。我們需要從罪起來,我更需要有主的呼召,讓我們從稅關起來跟從祂。一個人跟從主,不只是心願的問題,而在於是否有主的呼召。一個人要進一家公司服務,沒有是不被招聘就可以進去的。沒有主的呼召,就起來回家去;有主的呼召,就可以起來跟從主。跟從主不是一件小事,那是王的招聘。認為沒有主的呼召就可以跟從主的,都是藐視權柄,眼中沒有王的人。

 

Mat 9:10  耶穌在屋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與耶穌和他的門徒一同坐席。

[註1]         「有好些稅吏和罪人來」。將稅吏和罪人並提,並不是因為稅吏為該撒收稅有什麼錯。因為當主呼召馬太時,並沒有稱馬太為罪人,如同那癱子被稱為罪人。但是,稅吏在猶太人的觀念裡,就是一個會藉著職務之便訛詐人的人(路十九1-8),所以猶太人一般將稅吏和罪人並提。

[註2]         「一同坐席」。這一節是很重要的一節,因為那是摩西所看見火燒荊棘的異象。荊棘和火並存,就是罪人與耶穌一同坐席。王來收集當歸給神之物,為了是與他們一同坐席。在主從死裡復活以後,門徒也見證,他們是與主同吃同喝的人(徒十41)。將來,主回來時還要與祂的選民一同坐席(啟三20)。

 

Mat 9:11  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的門徒說:“你們的先生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呢?”

[註1]         「法利賽人看見」。馬可和路加記載了還有文士(可二6,路五21)。當主耶穌與稅吏並罪人一同坐席吃飯時,有三類人來見主耶穌。第一類人是法利賽人和文士,代表傳統的猶太宗教;第二類人是約翰的門徒,代表引進耶穌所興起的新宗教;第三類人是一位管會堂的,代表一般神的選民。

[註2]         「為什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這裡法利賽人所代表的傳統猶太宗教,責備主耶穌不該與稅吏並罪人一同吃飯。其實法利賽人不應該責備主耶穌,而是應該和摩西一樣的驚奇:為何火沒有燒毀荊棘。是的,在將來審判的日子,沒有荊棘是不被燒毀的,但是在恩典的時代,火沒有燒毀荊棘是神給罪人的寬容(羅九22,彼後三9)。

 

Mat 9:12  耶穌聽見,就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註1]         「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康健的人”就是“自義的人”。醫生只醫有病的人。法利賽人認為自己是康健的人,就是自義的人。所以,法利賽人認為他們不需要主耶穌這位大醫生。

 

Mat 9:13  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註1]         「經上說」,出自何西阿書六章6節。

[註2]         「你們且去揣摩」,原文“你們要去,並學習”。去到那裡?就是到聖經這裡。這是猶太人的用語,當人不明白真理時,就要到聖經這裡學習真理。人對於任何不明白的真理,它的答案都在聖經裡。

[註3]         『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雖然是出自何西阿書(何六6)。但是可以解釋這句話意義的,最清楚的一幅圖畫是在創世記。當人被趕出伊甸園後,就開始了亞伯的牲祭。所以祭祀所代表的背後意義是人的犯罪。這當然是神所不喜歡的。神所喜歡的是對人的憐恤,就是將人安置在伊甸園裡。為何人被安置在伊甸園裡是神的憐恤?因為人可以因著神的恩典(生命樹),面對神的公義(分別善惡樹)。但是在人犯罪後,就只能藉著著亞伯的牲祭滿足神公義的要求。

[註4]         「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法利賽人不能不獻祭,因為法利賽人嚴格遵守摩西的律法。那麼,法利賽人就需要認識:他們的獻祭,代表他們在神的面前是一個罪人,而不是義人。世上沒有義人,一個也沒有(羅三10)。所以,主耶穌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法利賽人必須認識他們也是有病的人,需要主耶穌這位大醫生,否則他們就不需要獻祭。

 

Mat 9:14  那時,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說:“我們和法利賽人常常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什麼呢?”

[註1]         「約翰的門徒」。法利賽人和約翰的門徒是最攔阻主耶穌職事的兩類人。法利賽人代表舊宗教,是盼望彌賽亞的;而約翰的門徒代表新宗教,引進了彌賽亞。現在彌賽亞來了,但是法利賽人卻不轉向他們所盼望的彌賽亞;而約翰的門徒也還是追隨約翰,即使約翰已經下了監。法利賽人是有神的聖言交托他們的(羅三2),約翰是主的先鋒,他比以色列的先知大多了(太十一9)。但是主對他們的祝福,卻成了他們的誇口。

[註2]         「我們和法利賽人常常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利賽人更是誇口他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路十八12)。禁食本是人來到神面前,魂裡該有的謙卑,但卻成了法利賽人和約翰門徒的誇口。

 

Mat 9:15  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

[註1]         法利賽人定罪主耶穌和罪人一同吃飯;這裡是約翰的門徒定罪主的門徒不禁食,都是和吃飯有關。因為吃是人維持生命所必須的,預表主耶穌就是那生命的糧。

[註2]         「陪伴之人豈能哀慟」。主耶穌在這裡為我們解釋了禁食的意義,就是表達一個人的哀慟。這就是為什麼猶太人的禁食都是披麻蒙灰。約翰是引進主耶穌這新郎的人。現在新郎來了,所有與新郎在一起的人,都應該與新郎一同歡樂。

[註3]         「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但是日子將到,新郎就要離開,那時才是門徒該禁食的時候。主乃是我們生命的糧,沒有了生命的糧,就也無法進食,只能禁食。所以門徒的禁食有一個更深的屬靈意義,就是:紀念主的死。主為我們死,我們也主一同釘在十字架上,就是否認己,喪掉自己的魂(太十六24-25),這就是禁食的真正意義。

 

Mat 9:16  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因為所補上的反帶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註1]         因著新郎是會離開的,那時候門徒們就要禁食,但門徒的禁食是依據新約的啟示。這就是1617節,主藉著新布、新酒所啟示的。

[註2]         「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在路加讓我們看見這新布是從新衣服撕下來的。這樣就會把新衣服撕破了,而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路五36)。在這裡,馬太是指出,“反帶壞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註3]         法利賽人有的是舊衣服。約翰的門徒雖然有新衣服,卻有可能為了補舊衣服把新衣服撕破了。新衣服是要用來穿的,不是用來補舊衣服的。

[註4]         在屬靈的意義上,舊衣服是神與祂子民所立的前約,而新衣服是神與祂子民所立的後約,也就是新約。這新約是由約翰所引進的。所以,約翰的門徒不應該將新衣服撕破,為了去補舊衣服。

[註5]         希伯來書說:“那前約若沒有瑕疵,就無處尋求後約了。”(來八7)。舊衣服的破洞就是前約的瑕疵。而所謂瑕疵,就是指明以色列所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而已,而不是實體。所以因著前約的這種瑕疵,主說:日子將到,我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另立新約(來八8),這新約就是前約所預表的那個實際。

[註6]         請特別注意:新衣服是神所要的,但是神也沒有要丟掉舊衣服。不只沒有要丟掉,還擔心約翰的門徒會使舊衣服的破洞更大。舊約是預表,新約是預表的實際。在神的設計裡,神要人看見舊衣服的破洞,才會想到要有一件新衣服。因著那前約有瑕疵,人才會尋求後約(來八7),這是神的智慧。所以,一個新約的信徒不要任意去批評猶太人守律法,因為猶太人堅守律法,是堅守神的誡命,是神為了要叫新約的子民認識一件新衣服的必要。感謝主,這就是神的兩類百姓在地上為神所作的見證:猶太人展示一件有破洞的舊衣服,叫世人尋求信徒所展示的新衣服。

 

Mat 9:17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兩樣就都保全了。“

[註1]         主與祂百姓所立的新約,不只是新衣服,還是新酒。衣服是穿在外面,新酒是要裝在裡面。舊約是舊衣服,也是舊皮袋,都是外面的;但是新約不只是新衣服,同時也是新酒,可以裝在新皮袋裡。衣服與新酒啟示神的兒女對於神的約,也就是神的話,所該有的實行。

[註2]         「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如同五旬節聖靈的澆灌,門徒被新酒所灌滿(徒二1-13)。“主今日所吩咐的話”,就是“新酒”;“都要記在心上”( 申六6),就是將酒裝在皮袋裡。但是這新酒要裝在新皮袋裡,就是裝在神所賜給我們的一個新心裡(結三六26)。神要將這新靈(新酒)放在我們裡面的新心裡(新皮袋)。

[註3]         感謝主,主的話是我們的新酒,也是我們的新衣服。信徒要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就是需要有一顆肉心(新皮袋),來承裝主今日的話(新酒)。信徒也需要將主的話,當作新衣服穿在身上,向世人見證我們是屬於主的人。

 

Mat 9:18  耶穌說這話的時候,有一個管會堂的來拜他,說:“我女兒剛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他身上,他就必活了。”

[註1]         「耶穌說這話的時候」,來了一個管會堂的來拜他。代表耶穌在前面對法利賽人和約翰門徒的教訓,要馬上借著這個管會堂的,實現在祂的選民身上。在1826節,啟示主的兩類選民(猶太人和外邦人)。

[註2]         「管會堂的」,原文“領袖”。這管會堂的名叫睚魯,是一位猶太人(路八41)。猶太人的領袖,一般指的是在猶太人會堂中,具有極高權力的人。這有極高身分的猶太人為了他的女兒來見主耶穌,代表他因著愛自己的兒女,謙卑的來求主耶穌。

[註3]         「我女兒剛才死了」。在馬可福音記載管會堂的告訴主耶穌說:我的女兒“在死的點”;在路加福音是記載我女兒“要死了”;而在馬太福音是記載我女兒“剛才死了”。這三處的記載都表明在管會堂的離開家裡時,他的女兒已經病的很嚴重,和死了是一樣的。所以,在馬可和路加福音,管會堂的是陳述離家時女兒的情形,而馬太福音,管會堂的是加上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才見到主,他認為他的女兒應該已經死了。這在事後耶穌起身跟著他去時,在回家的路上被告知得到證實(路八49)。

[註4]         「求你去按手在他身上,他就必活了」。在馬太福音第八章,患痲瘋病的猶太人需要悔改,這裡是管會堂的猶太人為他生病的女兒要有信心。這信心與外邦人的信心是不同的。外邦人對主的信心是認為可以得到主所賜不配的恩典,因為外邦人不是神的選民。而猶太人的信心是本著他們是神的選民,相信神必看顧祂自己的選民,如同他如何認為他的女兒已經死了,也絕不放棄。所以,這管會堂的是求主耶穌能按手在他女兒身上,而不是憑主的一句話。的確,主醫治祂選民的方式都是藉著在愛裡的一摸,代表以色列人雖然失信,但祂總不失信(提後二13)。這是猶太人對神所該有的信心。

 

Mat 9:19  耶穌便起來跟著他去;門徒也跟了去。

[註1]         因著主的不失信,在管會堂的求祂後,就起來跟著他去,門徒也跟了去。

 

Mat 9:20  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來到耶穌背後,摸他的衣裳䍁子;

[註1]         「血漏」,原文 αιμορροουσα / aimorroousahemorrhaging),新約只用於這節,在舊約希臘文譯本這字是形容一個女人在月經期的流血,代表不潔淨(利十五33)。這女人是一個外邦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患病的時間和管會堂的女兒的年齡一樣(路八42)。猶太人認為一個人從出生到未滿十二歲,都是小孩子。所以馬可稱管會堂的女兒為小女兒(可五23)。在神的眼中,猶太人如同管會堂的女兒都是小孩子,是希伯來書的作者和保羅所責備的不能吃乾糧的人(來五14),是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林前三1)。而在以色列人是小孩子的期間,外邦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代表不潔淨。這就是世人今天的光景:猶太人是屬肉體,要死的人的;而外邦人是不潔淨的,是與神無份無關的。

[註2]         「摸他的衣裳䍁子」。按照律法,猶太人要在衣服邊上加上䍁子(民十五38)。這䍁子的意義是表示以色列人願意遵行神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成為聖潔,歸與神的百姓(民十五38-40)。法利賽人為了自表敬虔,還特別將這䍁子做長了(太二三5)。感謝主,這婦人摸主的衣裳䍁子,代表這婦人憑著信心,盼望能成為神敬虔的百姓。

 

Mat 9:21  因為他心裡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

[註1]         「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痊癒”在聖經其它經文也翻譯為得拯救。這是外邦人得醫治所必須要有的信心。她心裡想:只要摸主的衣裳,就必痊癒。這裡的衣裳是接續前面新布的比喻。這個事例啟示,主這新布也要成為外外邦人的救恩。

[註2]         請注意,主不會來摸這外邦婦人,外邦婦人也無法摸主。衣裳預表神所賜給祂百姓的新約。神的前約和後約都是只特別針對以色列人的,所以嚴格來說,這個外邦婦人也無法來摸主的衣裳。因為這婦人所摸的不是衣裳本身,而是衣裳的䍁子(太九20)。這個婦人摸主的衣裳䍁子,和迦南婦人吃主人桌上掉下來的碎渣兒,在屬靈的預表是一樣的。主如何沒有給婦人衣裳,主也沒有將餅給迦南婦人,但是婦人可以摸衣裳的䍁子,迦南婦人也可以吃餅的碎渣兒。衣裳䍁子是一個屬神的人,外面敬虔的彰顯,如同新衣服的比喻;碎渣兒是一個屬神的人如何寶貝主自己成為裡面的滿足,如同新酒的比喻。感謝主,外邦人所得的福音是䍁子福音,是碎渣兒福音。

 

Mat 9:22  耶穌轉過來,看見他,就說:“女兒,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從那時候,女人就痊癒了。

[註1]         耶穌本是要到管會堂家裡的,但是因著有人摸祂的衣裳䍁子,耶穌就“轉過來”,並看見摸祂的婦人。感謝主,雖然外邦人不是神的選民,但是因著我們信心的一摸,主就轉過來,看見我們。耶穌一轉過來,看見這女人後就稱她為“女兒”,就是外邦人也成為神家裡的人了。

 

Mat 9:23  耶穌到了管會堂的家裡,看見有吹手,又有許多人亂嚷,

[註1]         「吹手」,用以表達內心的哀鳴(耶四八36)。保羅說:但論到睡了的人,在那日有神的號要吹響;那在基督裡死了的人必先復活(帖前四16)。管會堂家裡的吹手,預表末次所要吹響的號筒。那是神的審判,那才是人該哭嚎哀傷的時候。

[註2]         「亂嚷」,也用於馬可福音,形容大聲哭泣的哀號聲(可五39)。

[註3]         犯血漏的婦人得醫治,是在主耶穌去管會堂家裡的路上。外邦人的救恩就是在主往以色列家的路上。等耶穌到了管會堂的家裡,人們正為管會堂的女兒之死而哀傷。在今天耶路撒冷的哭牆,也有很多猶太人,為了他們的苦境向神哭訴。

 

Mat 9:24  就說:“退去吧!這閨女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他們就嗤笑他。

[註1]             「不是死了,是睡著了」。吹手與亂嚷,是代表眾人的無知無識,是沒有指望的人(帖前四13)。世人認為人死了就了了,但是主說這閨女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人的死,只是暫時的休息,如同睡了。到那日,地要交出死人來(賽廿六19),死了的人都要復活接受審判(來九27)!

 

Mat 9:25  眾人既被攆出,耶穌就進去,拉著閨女的手,閨女便起來了。

[註1]         「拉著閨女的手,閨女便起來了」。按照律法,人摸了屍首,就要七天不潔淨(民十九16)。但是主耶穌並沒有因為摸了屍首而成為不潔淨,因為主耶穌並不是接觸一個死人,而是拉著已經復活的閨女的手,叫她起來了。主耶穌與罪人一同吃飯也是一樣的原則,是神已經潔淨的,不再俗而不潔(徒十28)。

 

Mat 9:26  於是這風聲傳遍了那地方。

[註1]         管會堂的閨女得醫治這事例預表主的再來。馬太福音二十四章3031節,主說:“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他要差遣使者,用號筒的大聲,將他的選民,從四方(方:原文作風),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了來。”

 

Mat 9:27  耶穌從那裡往前走,有兩個瞎子跟著他,喊叫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

[註1]         2734節,主耶穌醫治了兩個瞎子,和一個啞巴。這是預表要來千年國的光景。神要來復興以色列。

[註2]         「瞎子」。在馬太福音十三章,門徒問主耶穌,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主耶穌回答說,那是為了應驗以賽亞所說的,因著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太十三15)。所以,這兩個瞎子的得醫治是見證神再一次恢復祂百姓眼睛該有的屬靈功能。

[註3]         「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這是棄絕主的百姓該有的悔改。主第一次來,猶太人棄絕耶穌為他們的王。主的再來,猶太人都要呼求主為大衛的子孫。馬太福音五章8節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這是主所應許的第六福。是接著恩典的時代之後,因著祂百姓的悔改,神的恩典又臨到了以色列人,開始了千年國的復興工作(參五章8節備註)。

 

Mat 9:28  耶穌進了房子,瞎子就來到他跟前。耶穌說:“你們信我能做這事嗎?”他們說:“主啊,我們信。”

[註1]         「耶穌進了房子」,代表神的恩典再一次回到以色列家。但是瞎子得醫治也必須要借著信。信不只是外邦人得救的條件,也是主再來時,以色列人得救的條件。主第一次來尋找以色列家迷失的羊,以色列人只要悔改就可以得著救恩;但是主第二次回到以色列家,必須以色列家來找主,並悔改相信主。

 

Mat 9:29  耶穌就摸他們的眼睛,說:“照著你們的信給你們成全了吧。”

[註1]         「耶穌就摸他們的眼睛」,主耶穌醫治祂的選民都是藉著愛裡的一摸。

 

Mat 9:30  他們的眼睛就開了。耶穌切切的囑咐他們說:“你們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

[註1]         「你們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在第八章,主耶穌潔淨了大痲瘋,雖然也囑咐他不可告訴人,但至少是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太八4)。這裡則是切切的囑咐不可叫人知道。原因沒有別的,因為恩典的時代已過,神就是“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賽六10)。

 

Mat 9:31  他們出去,竟把他的名聲傳遍了那地方。

[註1]         主是吩咐“不可叫人知道”,但是他的名聲還是被傳遍了那地方。即使在千年國,是人開始複甦的時期(賽六五20)。但是還是有罪、有咒詛、有死亡。代表人還是不會完全遵守主的話。宇宙中所有這些消極的事物,必須要在千年國的結束,新天新地開始前,才會被丟入火湖裡(啟二一1-8)。

 

Mat 9:32  他們出去的時候,有人將鬼所附的一個啞巴帶到耶穌跟前來。

[註1]         「啞巴」。神百姓心蒙脂油,不只是眼睛昏迷,同時耳朵也發沉。因為人的失聰就會導致啞巴。在屬靈的預表上,人只要無法聽到神的話,在他的身上就會有撒但的勢力,也就是被鬼附,導致人無法說話。所以,當主再來時,祂的選民不只失去了屬靈的視力,也失去了耳朵屬靈的聽力。失去耳朵屬靈的聽力,就是這個啞巴所代表的。

 

Mat 9:33  鬼被趕出去,啞巴就說出話來。眾人都希奇,說:“在以色列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註1]         「鬼被趕出去,啞巴就說出話來」。神在祂選民身上所做複甦的工作,一面叫人眼睛開啟,另外一面就是趕鬼。感謝主,在千年國複甦的時期,就要應驗以賽亞書所說的:那時,瞎子的眼必睜開;聾子的耳必開通。(賽三五5)。

[註2]         「在以色列中,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因為神的國已經來到,撒但已經失去勢力。

 

Mat 9:34  法利賽人卻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

[註1]         這裡主耶穌並沒有回答法利賽人所說的,因為馬太的記載不是按照歷史發生的時間,而是按照聖靈所要啟示的真理。所以,同樣的事例,在馬太福音十二章有更詳細的記載。

[註2]         這裡聖靈所要啟示的真理是:法利賽人代表即使到了那日,還是有作惡的人。神的國已經來到,撒旦邪惡的勢力已經失去了,但是人還是頂撞神。在伊甸園中,女人要將她的失敗怪罪給蛇(創三13),但是人的失敗最主要還是自己的魂出了問題,失去了那向著神的單純和純潔(林後十一3)。

 

Mat 9:35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註1]         在五、六、七章,主耶穌頒佈了國度的律法;在第八章下了山之後,啟示神的國有四類的人需要主的醫治,為了基督與教會。到了第九章,主藉著著幾個事例,啟示祂的經綸如何臨到猶太人和外邦人。所以,從35節開始,耶穌就走遍各城各鄉,啟示祂如何在地上盡祂的職事、經歷被棄絕、釘死、以及最終在復活裡的得勝。

[註2]         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醫治各樣的病症,是主盡祂地上職事的三方面。

[註3]         第一,「在會堂裡教訓人」,就是在百姓聚集的地方教訓人,因為主來的目的就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所以,嚴格來說,我們傳福音的對象不是針對不信的人,而是針對信的人。在保羅的書信裡,幾乎保羅所傳福音的對象都是針對信的人,不是針對不信的人。因為在神的設計裡,外邦人的福音不是用傳的,而是用吸引的。所以,主說,祂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祂(約十二32)。聖經確定的話是說:當大衛倒塌的帳幕被重新建立起來,以色列人就可以得著以東所餘剩的和所有稱為祂名下的國,也就是外邦人(摩九11)。

[註4]         第二,「宣講天國的福音」,就是宣講天國近了,就是證明耶穌是彌賽亞。保羅職事的重點就是證明耶穌是基督(徒九22,徒十八528)。傳福音不是傳福利平安,傳福音是告訴人,那位為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就是我們的救主基督。

[註5]         第三,「醫治各樣的病症」,就是解決人的罪。而人在神面前唯一的罪就是人與神的關係出了問題。

 

Mat 9:36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註1]         「羊沒有牧人」。人與神的關係出了問題,就如同“羊”和“牧人”出了問題。羊沒有牧人,就成了迷失的羊;人沒有神就必困苦流離。

 

Mat 9:37  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

[註1]         「莊稼」。“羊”是用來比喻罪人是牧人所要尋找的對象;而“莊稼”是用來比喻罪人最終都要面臨神的審判,就是收割所代表的。“羊”和“莊稼”是我們向人傳福音的兩個重點。我們傳福音要告訴人,我們和神出了問題(羊),最終都要面臨神的審判(莊稼)。

 

Mat 9:38  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註1]         請注意,主看見困苦流離的人,如同羊沒有牧人,但卻對門徒說:“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嚴格來說,主自己才是尋找羊的牧人。所以,我們不是主所差遣的“牧人”,而是被差遣去收割莊稼的工人。所有我們傳福音的對象,都是主這大牧人所親自尋找的。對於主所尋找到的羊,就成為我們收割的對象。傳福音就是將我們所收割的莊稼收在倉裡,同時也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太三12)。這是傳福音的兩面,一面得著平安之子,一面審判該被定罪的糠,就是用神那聖別公義的火,燒盡一切沒有價值的東西。

[註2]         門徒追隨主,需要有主的呼召;門徒要成為主所打發收割祂莊稼的工人必須求。沒有一個工人可以自認為有資格收割主的莊稼。我們傳福音要先為自己求,求主打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