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 2:1 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
[註1] 「伯利恆」,被稱為大衛的城(路二4),是大衛誕生並生活的地方(撒上十七12)。主耶穌之所以生在伯利恆,是神主宰的手,藉著該撒亞古士督,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因此約瑟就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路二4),到了大衛的城,也就是伯利恆。耶穌就按著先知的預言,降生在猶太的伯利恆。伯利恆的希伯來文意是「糧食之家」。主自己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食,是道成肉身的那一位。感謝主,伯利恆就是主耶穌這位君王救主該降生的地方。主耶穌是君王,為了餵養祂的百姓(太二6)。
[註2] 「博士」,源於希伯來文的外來語「rab-mag」,意為術士,聖經也翻譯為哲士,是在一國之中有很高地位的人。以色列被擄到巴比倫之後,但以理因為尼布甲尼撒王的高抬,所掌管的就是巴比倫一切的哲士(但二48)。在波斯,一位王必須受益於哲士的知識和哲士的認可,才有可能成為波斯的王。主耶穌就是君王,為博士所認定。
Mat 2:2 「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註1] 「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馬太福音就是形容我們這位救主乃是君王救主,配得博士的敬拜。所以,這些外邦的博士不是來查證耶穌到底是不是王,而是來查問尋找這位王的誕生地。諷刺的是,猶太人知道王的誕生地,卻不尋求祂,甚至棄絕祂(太廿一42)。
[註2] 「東方」,原文字根意“升起”。同樣的字在路加福音一章78節翻譯為“清晨的日光”,是神那憐憫的心腸,叫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所以,“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最好理解為“我們所看見的那升起的星”。
[註3] 「看見他的星」。博士所看見的那升起的星,正是大衛的根,是明亮的晨星(啟二二16)。
[註4] 「特來拜他」。主的第一次來,是博士來拜他,主的第二次來,聖靈和新婦也都說:「來!」(啟二二17)。
Mat 2:3 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裡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註1] 「希律王…心裡不安」。希律王本身是以東人,並非猶太人,並沒有資格做猶太人的王。所以希律王一聽見有猶太人的王誕生了,心裡當然會不安。
[註2] 「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也許是因為害怕因此發生騷亂,甚至引發了戰爭。這種的不安,後來就充分的反映在群眾極力的喊著:「把他釘十字架!」(可十五14)。保羅也被視為如同瘟疫一般,是鼓動普天下眾猶太人生亂的(徒二四5)。人所最在意的不是真理,而是出現如同保羅一般的瘟疫。教會身體的一是何等的寶貴,但是今天人所教導的“一”已然成為定罪別人為瘟疫的最有用工具。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不應該不安,因為祂是神所應許的彌賽亞,是萬民所當歸順的(見創四九10註解)。
Mat 2:4 他就召齊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
[註1] 「召齊了祭司長」,原文「召齊了眾祭司長」。祭司長應該只有一個,沒有所謂眾祭司長。舊約的祭司職任是因著神所命定的死而更改(來七23),但是在主耶穌的時代,祭司職任是因著人的任命而隨意更改。見證當時祭司體系是何等的墮落。
[註2] 「民間的文士」原文「百姓的文士」。文士是抄寫並解釋律法的。而百姓是指律法書中所記載,神的選民以色列。這些文士是專為律法書中的選民,向他們解釋律法,所以稱為「百姓的文士」。
[註3] 「基督當生在何處?」。“基督”原文 χριστος / christos(Christ),是名詞,意“受膏者”,翻譯自希伯來文 משׁיח / mâshı̂yach(Messiah),“彌賽亞”,就是“受膏者”的意思。但在“受膏者”這字在舊約都是形容詞,最主要是用以表示被冊立的君王、祭司。到了新約,這字就專應用在主耶穌身上,加上定冠詞 ο / o(the),而成為專有名詞。這裡東方博士是問「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但希律王是問「基督當生在何處?」。也就是說,希律也無法否認東方博士所詢問的王,是猶太人所盼望的彌賽亞。
Mat 2:5 他們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有先知記著,說:
「有先知記著」。出自彌迦書五章2節: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
Mat 2:6 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註1] 「猶大地的伯利恆啊」。彌迦是說“伯利恆、以法他”,馬太是說“猶大地的伯利恆”。因為以法他就是在猶大地(得一2)。以法他等同於伯利恆(創卅五19)。
[註2] 「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彌迦是說:伯利恆在猶大諸城中為小;但是馬太在這裡就回答彌迦: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爲將來要從伯利恆而出的君王已經降生了。希律不直接承認耶穌是王,但是祭司長和文士卻直接引用聖經,證明耶穌就是君王。
[註3] 「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牧養”原文 ποιμανει / poimanei(tend),“照顧”,源於 ποιμήν / poimín(shepherd),“牧人”。君王是為了治理百姓,但是君王在聖經中常被形容為牧者。在教會中帶領人,就是在教會中牧養神的百姓。主耶穌就形容自己是一位牧者(約十11),也吩咐彼得要牧養祂的羊(約廿一16)。即使到了啟示錄的末了,那坐寶座中的羔羊還應許必牧養祂的百姓,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七17)。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彼得特別稱呼主耶穌就這一位牧者為“魂的牧者”(彼前二25)。基本上,希律王與耶路撒冷合城的人的不安,都是因為他們的魂如同迷失了的羊,需要有主耶穌作他們的牧人。
Mat 2:7 當下,希律暗暗的召了博士來,細問那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註1] 另譯:當下,希律暗暗的召了博士來,細問那出現之星的時段,
[註2] 「希律暗暗的召了博士來」。希律以公開的方式召見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基督當生在何處。因為他需要讓百姓知道他也是盼望彌賽亞的。但是卻暗暗的召了博士來,因為這彌賽亞是王,必須要除掉。蛇的後裔要與女人的後裔彼此為仇(創三15)。任何地上敗壞政權的背後,都有那蛇的影子。
[註3] 「細問」,原文 ηκρίβωσεν / ikrívosen(learned accurately),源於 ακρος / akros(end),“最後”。所以,希律是要知道整個正確的詳情,而不是為了尋找。如此他就能推斷這嬰孩大約應該是小於兩歲(太二16)。
[註4] 「那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或「那出現之星的時段」。希律不是問那星是何時出現,而是問那出現的星,出現的時間有多長。
Mat 2:8 就差他們往伯利恆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
[註1] 「就差他們往伯利恆去」,這是很稀奇的一處記載。因為,當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尋找猶太人的王,造成希律心裡不安;也造成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不安。那麼,當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引用聖經說,猶太人的王要從伯利恆而出後,為何希律不派兵和博士一起到伯利恆?另外,彌賽亞的誕生對於以猶太人來說是何等大的一件事,為何聖經沒有記載有大批的人到伯利恆尋找彌賽亞?唯一合理的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猶太人雖然相信彌賽亞要來,而且要出於伯利恆,但是他們所盼望的彌賽亞必是以一位極其榮耀的身分出於伯利恆,而不是成為一個卑微的人子。所以,希律和耶路撒冷合城的人都不安,是因為他們相信:這件事必然會被被人利用,成為一個造成耶路撒冷動盪的亂源。這就如,即使祭司長和法利賽人不相信耶穌會復活,也要求彼拉多要派兵看守好耶穌的身體。以免有耶穌的門徒來偷走耶穌的身體,誘惑人說耶穌已經按著祂所說的:『三日後我要復活。』(太二七62-64)。
Mat 2:9 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
[註1] 「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這說明博士在東方看見這星後曾經消失了。當希律問博士那星出現的時間段時,博士必然告訴希律那星已經不見了。這也許更使希律不相信誕生在伯利恆的耶穌就是彌賽亞,反而相信耶穌的誕生會成為一個國家的亂源。感謝主,現在博士又看見這星再次出現,是因為博士按著聖經所預言的來到伯利恆。博士在東方看見這星是因為聖靈的啓示,現在又再次看見是因為依據聖經的話。聖靈的啓示和聖經的話是人行動的準則。彼得後書一章19節說:「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裡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
[註2] 「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當初以色列在曠野的行動依據是:雲彩幾時從帳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幾時起行;雲彩在那裡停住,以色列人就在那裡安營(民九17)。感謝主,博士是依據星而行動,如今星就在小孩所在的上頭停住,博士就知道不能再繼續前進了。因為他們所尋找的小孩已經找到了。
Mat 2:10 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的歡喜;
[註1] 不是看見那星出現而歡喜,而是看見那星在房子上頭停住了而大大的歡喜。因為那代表他們找到了嬰孩,所以就進了房子。
Mat 2:11 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他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
[註1] 「就俯伏拜那小孩子」。博士是俯伏敬拜的那小孩子,不是敬拜馬利亞。博士看見小孩子就下拜,但博士見了希律時並沒有記載博士向希律下拜。因為耶穌才是真正的王。
[註2] 「黃金、乳香、沒藥」。獻上黃金,因為祂是君王(撒下十二30,王上十14)。獻上乳香,因為祂是不知罪的(贖罪祭不能加上乳香,但主這贖罪祭是不知罪的,利五11)。獻上沒藥,因為主這不知罪的,為我們的罪流血而死。博士所獻上的禮物,說明主耶穌是我們的君王,被查驗證實是沒有罪的,卻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
Mat 2:12 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
[註1] 「在夢中被主指示」。“被指示”,原文χρηματισθεντες / chrimatisthentes(receive an answer),意“對諮詢的人作出回應”。代表博士因為在夢中詢問了主,主就指示博士該如何行。
[註2] 「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不是聽從人,而是聽從神,這才是合理的(徒四19)。
Mat 2:13 他們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
[註1] 「帶著小孩子同他母親」。瑪麗亞被稱為小孩子的母親,而不是他的妻子。因為希律只是按著律法,在人看來是小孩子的父親(路三23)。
[註2] 「逃往埃及,住在那裡」。就如雅各全家為了活命而下到埃及(創四六26~27)。
[註3] 「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他」。代表希律差博士往伯利恆去,不是為了尋找小孩,而是為了殺他。所以,在他差博士往伯利恆去的同時,也必然派人一路跟隨博士來到伯利恆。
Mat 2:14 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
Mat 2:15 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借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註1] 「應驗主借先知所說的話」。引用何西阿書十一章1節: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註2] 「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召出”原文 εκαλεσα / ekalesa(called)。教會的希臘文εκκλησία / ekklesia,是由εκ / ek(origin,from,out從,出來)和καλεω / kaleo(kaleo的衍生詞call,呼招)組成。所以教會原文意為呼招出來 – 神有呼招,人就出來呼應神的呼招,這就是教會。這裡所引用的何西阿書十一章1節,就是教會的雛形,「…從(ek)埃及召出(kaleo)我的兒子來」。神如何從埃及呼招出祂的愛子;教會就是神所呼招出來的會眾。
Mat 2:16 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裡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
[註1] 「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可能是希律依據他從博士所得之博士在東方看見那星出現的時間,再加上博士從東方出發到耶路撒冷所需的時間,所推測出來的。這時間應該少於一年。因此,凡兩歲以裡的都殺盡了,是確保能除掉博士所說的嬰孩。即使希律不信那嬰孩是彌賽亞,也要讓眾人知道,博士所說的嬰孩已不存在,沒有人可以這嬰孩為藉口叛亂。這是充分顯示墮落政權的黑暗。
Mat 2:17 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
[註1] 出自耶利米書三十一章15節:耶和華如此說:在拉瑪聽見號咷痛哭的聲音,是拉結哭他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
Mat 2:18 在拉瑪聽見號啕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他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
[註1] 在耶路撒冷被毀後,耶利米被擄到拉瑪(耶四十1)。耶利米所引用拉結哭她兒女的典故是指拉結在往以法他(也就是伯利恆)的路上,因為難產,在臨死前給他兒子起名叫便俄尼(創三十五16-19)。便俄尼的意思是「我憂傷的兒子」。耶利米在拉瑪,對於耶路撒冷被毀,他的心情就如同聽到葬在伯利恆的拉結,還在憂傷她的兒子無法存活。馬太引用耶利米的話,寓意上也是形容那些被希律所殺掉男孩的母親如同拉結一樣的憂傷。
[註2] 在屬靈的預表上,當教會荒涼,神的兒女都在死亡的光景里。我們都必須是今日的耶利米,雖然人在拉瑪,卻能聽到在伯利恆的拉結為她的兒女號啕大哭的聲音。
Mat 2:19 希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
Mat 2:20 「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
[註1] 「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就如神當初藉著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註2] 「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的人”,原文 οι / oi(these),複數。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死了是指希律,但是以複數來表示,隱含再多的如希律一樣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也都必死。就如,耶和華對摩西說要害他的那一位法老已經死了,也是以複數表達,那些要尋索他性命的人都死了(出四19)。
Mat 2:21 約瑟就起來,把小孩子和他母親帶到以色列地去;
[註1] 「帶到以色列地去」。使者並沒有指示確確的地點,而是說以色列地。所以,約瑟就如亞伯拉罕,被呼召後也不知道要往那裡去(來十一8)。
Mat 2:22 只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作了猶太王,就怕往那裡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
[註1] 「就怕往那裡去」。這是約瑟的軟弱,因為天使是說要害小孩性命的人都死了,但是約瑟怕繼任的亞基老如同他父親一樣。
[註2] 「就怕往那裡去」。也就是怕往以色列地去。這種懼怕就如神已經將美地賜給以色列人,但是他們懼怕那地的人,認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而看自己如同蚱蜢一樣(民十三33)。
[註3] 「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就是回到拿撒勒,他們原先所居住的地方。約瑟是因為該撒亞古士督的命令,從拿撒勒來到伯利恆報名上冊(路二4),然後逃到埃及。如今他們從埃及又回到拿撒勒,如同以色列人回到神所應許之地。拿撒勒如何是約瑟所當居住的地方,迦南地也是以色列人所當居住的地方。
Mat 2:23 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裡。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他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
[註1] 「要應驗先知所說」,原文「要應驗眾先知所說」。聖經有多處的經文說到這位卑微的耶穌。
[註2] 「將稱為拿撒勒人」。以賽亞書十一章一節預言耶穌是從耶西的根所生的枝子。其中枝子這字的希伯來文「netser」就是拿撒勒,原文意為「發芽」。在主耶穌的時代,大衛王室的所代表的耶西的幹已經衰敗,只剩下耶西的根。感謝主,耶西的幹雖然已經衰敗,主耶穌卻成為從耶西的根所發出的芽。耶穌被稱為拿撒勒人,代表祂是被藐視的(約一46,賽五三2-3)。主耶穌是君王救主,卻為我們降卑,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被稱為拿撒勒人,也預表耶穌是真拿細耳人(希伯來文「nazir」),是分別出來歸給神的人。約瑟被稱為是與弟兄迥別之人(nazir),就是約瑟在弟兄中如同拿細耳人。
[註3] 感謝主,主耶穌“為童女所生”、“ 生在伯利恆”、“ 從埃及被召出”、“ 定居在拿撒勒”,這一切都是為了應驗聖經所說的話。神的話安定在天,都要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