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第10章
挪亞三個兒子分散在地上成為邦國(十1~32)
Gen 10:1 挪亞的兒子閃、含、雅弗的後代記在下面。洪水以後,他們都生了兒子。
[註1] 接續九章19節。
[註2] 「挪亞的兒子閃、含、雅弗」,見創五32註解。
[註3] 「洪水以後,他們都生了兒子」。挪亞三個兒子所生的後裔各隨自己的支派立國,在洪水之後成為地上的邦國(創十32)。所以,他們的名字也成為支派和邦國的名字。雖然有些名字已經無法考證,但有些還存留至今。挪亞的兒子分散在地上成為邦國,並非是神對亞當應許的應驗(創一28)。神是要亞當與夏娃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但是這裡挪亞的後裔,在洪水之後成為地上的邦國,是因為建造了巴別城和巴別塔(十一1~9)。所以,這些邦國或多或少,在日後都成為以色列百姓的仇敵。請注意:挪亞的後裔,分散到各地,是混居在當時應該已經存在的支派和邦國中,但因著他們的文化和信仰的強勢,就有一些支派和邦國以他們後裔的名字來命名。
Gen 10:2 雅弗的兒子是歌篾、瑪各、瑪代、雅完、土巴、米設、提拉。
[註1] 「雅弗的兒子」。先提雅弗的家譜,因為雅弗是挪亞的長子(見創五32註解)。雅弗在挪亞的祝福下,是擴展的,包含政治和宗教兩面(見5節註解)。
[註2] 「歌篾」。 也許是聖經所提到的位於黑海南邊的加拉太(徒十六6)。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Josephus,指出古加拉太人就被稱為歌篾人。歌篾的後裔應該是向北遷移,因為他的後裔之一,陀迦瑪,就位於北方的極處(結三八6)。
[註3] 「瑪各」。意“歌革之地”。應該就是在以西結書所提到的瑪各地。瑪各和米設、土巴一樣,都遷移到北方(結三八2)。
[註4] 「瑪代」。一般都認為是在聖經中和波斯並提的瑪代(帖一3,19)。但約瑟夫,Josephus,認為是Maedi,位於地中海北方的馬其頓。我個人認為這裡的瑪代應該是位於馬其頓。因為雅弗的後裔除了向北遷移到北亞,也向西遷移到歐陸。而波斯地是屬於閃的後裔遷移的方向。
[註5] 「雅完」,就是希臘文Ιωυαν / Ioyan(Javan),意指“希臘”。
[註6] 「土巴、米設」。應該就是以西結書說提到的土巴、米設,和瑪各地一樣都位於北方。
[註7] 「提拉」。也許是使徒行傳所提到的Cappadocians,加帕多家(徒二9),和歌篾一樣位於黑海南邊。
Gen 10:3 歌篾的兒子是亞實基拿、利法、陀迦瑪。
[註1] 在雅弗的兒子中,特別提到歌篾和雅完的後裔。也許這兩個後裔分別代表雅弗的後裔向北和向西遷移。歌篾的兒子陀迦瑪,被稱為來自北方的極處(結三八6)。所以,歌篾的後裔是向北遷移的。
Gen 10:4 雅完的兒子是以利沙、他施、基提、多單。
[註1] 「雅完」的意思是希臘,因此雅完代表向西遷移的雅弗後裔。
[註2] 「以利沙」是一個島嶼區(結廿七7),也許指位於愛琴海和地中海的眾多島嶼。
[註3] 「他施」是一個海邊港口(王上十22),先知約拿,曾計畫從約帕經地中海到他施,為了躲避耶和華(拿一3)。
[註4] 「基提」有人認為是靠近推羅的居比路。以賽亞書提到他施的船隻要哀號,因為推羅變為荒場。這消息是從基提地得來的。居比路因著靠近推羅,所以比較早得到消息(賽廿三1)。
[註5] 「多單」或作Rodanim,羅單(代上一7)。位置不詳,但因多單也是島嶼,有人認為是位於希臘附近的Rhodes 或 Dodona島。基本上,雅完的這幾個兒子都是位於與船運有關的地方。這就有利於雅完的後裔藉著海陸移居到歐洲。
Gen 10:5 這些人的後裔將各國的地土、海島分開居住,各隨各的方言、宗族立國。
[註1] 另譯:這些人的後裔,在列國的島嶼和分開的地居住,各隨各的方言、家族、邦國。
[註2] 「島嶼和分開的地…立國」。一個國家的要素在於有地和各自的家族、方言(創十20,31)。雅弗後裔的立國與閃和含不同的地方是特別提到島嶼。指出雅弗的後裔在出方舟後,不只藉著陸地向北遷移,也藉著海路向西遷移,已經遠離猶太人所在地的巴勒斯坦。在聖經中,海島被視為如同遠在地極(賽四二10)。因此,基本上雅弗的後裔都被猶太人視為外邦人。雅弗是挪亞的大兒子,所以先提他的家譜。雅弗在挪亞的祝福下,是擴展的,包含政治和宗教兩面。在政治的一面,歷史上的希臘與羅馬帝國,都與雅弗的後裔有關。在宗教的一面,雅弗的兒子一共提到七位。“七”是神在地上神聖經營的數字。神創造的數字是七,祂在地上的經營也以啟示錄的七個教會為代表。在地理上,雅弗的後裔分佈在亞拉臘山的西北,包含亞洲北部,向西達到歐洲。在後來教會的歷史也告訴我們,教會在新約時代的擴展,是從歐洲開始,再傳至美洲、亞洲、乃至全世界。
[註3] 「各自的方言」。挪亞出方舟後,人所用的語言是一樣的(啟十一1)。在洪水後約一百年,因著巴別塔的建造,神才變亂人的口音(創十一7)。因此,方言也就成為立國的要素之一。
Gen 10:6 含的兒子是古實、麥西、弗、迦南。
[註1] 「含的兒子」。在洪水之後,含的後裔是從亞拉臘山往南居住在巴勒斯坦、波斯灣、埃及和非洲一帶。含的後裔是被咒詛的(見創九25),因此含的後裔很多都成為以色列人的仇敵。
[註2] 「古實」。有人認為是在衣索匹亞。但是由下節,古實的後裔都應該分佈在兩河流域和阿拉伯,靠近波斯灣一帶。地上早期的強權以及罪惡的城市,例如巴別,尼尼微,都是源於該地。衣索匹亞也許是古實的孫子底但的移居之地(創十7)。
[註3] 「麥西」。應該就在埃及。
[註4] 「弗」。在非洲北部的利比亞。
[註5] 「迦南」。就是巴勒斯坦地,後來成為神應許給亞伯拉罕的美地。
Gen 10:7 古實的兒子是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瑪、撒弗提迦。拉瑪的兒子是示巴、底但。
[註1] 「古實的兒子」。古實的五個兒子,都分佈在兩河流域和阿拉伯一帶。在古實的兒子中只有提到拉瑪的兩個兒子,示巴和底但。根據約瑟夫,Josephus,示巴在南阿拉伯半島,Arabia Felix,今天的葉門。底但則是遷移到海的對岸,到達今天的衣索匹亞。
Gen 10:8 古實又生寧錄,他為世上英雄之首。
[註1] 「寧錄」。原文意 “英勇”,如後文所說,他是世上英雄之首。寧錄的英勇表現在於他是一個獵戶。所謂獵戶,就是用武力得著他所要獲得的獵物。所以,在10至12節,寧錄所建立的國和城,都是如同獵戶一般,是奪取人的國和城建立的。今天世上的屬人政權,都是今天的寧錄。亞當能管理全地,是因為他的權柄來自神。但是寧錄是第一個否認屬地政權是神的代表權柄,以征服人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所以寧錄這名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叛亂”,背叛神的權柄,以建立自己的權柄。
Gen 10:9 他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所以俗語說:「像寧錄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
[註1] 「俗語說」。就是人所認為的,不是神所認同的。在人來說,這話是對人的讚美;但是對神來說,是背叛神。
Gen 10:10 他國的起頭是巴別、以力、亞甲、甲尼,都在示拿地。
[註1] 「他國的起頭是巴別」。寧錄的國起頭是巴別,也許意指巴別塔的建造開始於寧錄(參創十一1~4註解)。“巴別”原文源於 בבל / babal,意“混亂”。巴別塔的建造就是混亂了神這唯一的權柄。
[註2] 「以力、亞甲、甲尼,都在示拿地」。“示拿地”原文意“兩河之地”,指美索不達米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兩河之地。巴別塔是建造在示拿地,而巴別塔是之後巴比倫的起源,所以示拿地也許在今天伊拉克的南部。以力、亞甲、甲尼,都在示拿地,不只是指出地裡位置,更是表明他們都是被獵戶所獵取的獵物,臣服於同一個政權,後來形成巴比倫帝國。
Gen 10:11 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
[註1] 「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亞述”是閃的兒子所在之地(創十22)。“往亞述去”可以翻譯為“進入亞述”,含有“征服亞述”的意思。也就是寧錄離開示拿地的四個城,到了亞述,同樣透過“獵戶打獵”的方式,征服那地的人,另外建立了尼尼微等四個城。
Gen 10:12 和尼尼微、迦拉中間的利鮮,這就是那大城。
[註1] 「這就是那大城」,也就是尼尼微大城,由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利鮮,等四個大城組成。根據約瑟夫,Josephus,尼尼微本是閃的兒子亞述所建立。所以,亞述是寧錄的長輩,但寧錄卻奪取了他的地,建立成一個大城。所以,從挪亞出方舟後,到了第二代,親人之間就彼此為仇。
Gen 10:13 麥西生路低人、亞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
[註1] 「麥西」,遷移到今天的埃及。他的後裔也應該都分佈在埃及。
Gen 10:14 帕斯魯細人、迦斯路希人、迦斐託人;從迦斐託出來的有非利士人。
[註1] 另譯:帕斯魯細人、迦斯路希人,從迦斯路希人出來的有非利士人,和迦斐託人。(LXX)
[註2] 「非利士人」。在聖經中經常提及,是以色列人的對頭。根據這裡和合本的翻譯,非利士人是出於迦斐託;但根據希臘文LXX譯本,非利士人是出於迦斯路希人,也有可能非利士人和迦斐託都是出於迦斯路希。也就是說,麥西生了六個兒子,其中最小的兒子迦斯路希生了非利士和迦斐託。最初非利士和迦斐託可能住在一起,因此阿摩司書九章7節,說到耶和華領非利士人出迦斐託。在這之後非利士人就從埃及遷移到迦南地。迦南地後來被羅馬人改名為巴勒斯坦(Palestine),就是源於非利士人 (Philistine)這字。今天的巴勒斯坦人就聚居在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亞伯拉罕和以撒在南地都曾和非利士人定過盟約(創廿一31,創廿六28)。所以,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有很深的淵源。
Gen 10:15 迦南生長子西頓,又生赫
[註1] 「迦南」。是含的第四個兒子,這裡的記載略過第三個兒子弗的後裔。也許聖經記載的重點是那些成為閃仇敵的後裔。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就是迦南人所居之地,也是今天以色列人按著神所應許給亞伯拉罕的,成為他們的立國之地。因此,直到今天,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衝突,還是中東最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註2] 「西頓」。是迦南生的長子,居住在巴勒斯坦北邊腓尼基,今天的黎巴嫩,是最古老的城市,甚至早於推羅。
[註3] 「赫」。住在位於耶路撒冷南邊的希伯倫。亞伯拉罕曾向赫人買一塊地埋葬撒拉(創廿三1~4)。
Gen 10:16 和耶布斯人、亞摩利人、革迦撒人、
[註1] 「耶布斯人」。所居之地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士十九10)。當大衛攻打耶路撒冷時,那時在耶路撒冷的居民就是耶布斯人(撒下五6)。
[註2] 「亞摩利人」。當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時,亞摩利人就在約但河西岸(書五1)。亞摩利人也是以色列人最主要的仇敵之一。
[註3] 「革迦撒人」。在加利利海南邊。在耶穌的時代稱為加大拉,在那裡曾經有兩個被鬼附的人從墳塋裡出來,鬼就求耶穌打發他們進入豬群(太八28~31)。
Gen 10:17 希未人、亞基人、西尼人、
[註1] 「希未人」。根據士師記,希未人居住在利巴嫩山,從巴力黑們山直到哈馬口(士三3)。約書亞稱希未人住在黑門山根米斯巴地(書十一3)。
Gen 10:18 亞瓦底人、洗瑪利人、哈馬人,後來迦南的諸族分散了。
[註1] 「亞瓦底人」。居住在亞發。在以西結書,亞發的居民和西頓並提(結廿七8),可能是在西頓南方的一個小島,靠近推羅。
[註2] 「洗瑪利人」。也許聖經所提到的洗瑪臉城屬便雅憫支派,最初是洗瑪利人所建(書十八22),也曾住在屬以法蓮的洗瑪臉山(代下十三4)。
[註3] 「哈馬人」。根據以西結書,哈馬人的居住地應該在大馬色和地中海之間(結四七16)。
[註4] 「後來迦南的諸族分散了」。分散的原因可能是因著人口的繁增,和彼此的爭戰。迦南共有十一個兒子,到了以色列人進入美地時,聖經提到還有七族(申七1~2)。包含這裡提到的赫人、革迦撒人、亞摩利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還有以迦南為名的迦南人、和沒有提到的比利洗人。神將這七族交在以色列手中,並吩咐將他們滅絕淨盡。這不僅僅是因為迦南地是神所應許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之地,也是因為他們轉離主,去事奉別神(申七4)。所以神吩咐以色列人要拆毀他們的祭壇,打碎他們的柱像,砍下他們的木偶,用火焚燒他們雕刻的偶像(申七5)。
Gen 10:19 迦南的境界是從西頓向基拉耳的路上,直到迦薩,又向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的路上,直到拉沙。
[註1] 「迦南的境界」。這裡是以迦南作為當時他十一個兒子所分佈之地的統稱。這境界由東西兩個邊界所界定。
[註2] 「西頓、基拉耳、迦薩」。這是迦南西邊的境界。依序從北到南。 “西頓”是西北方邊界,基拉耳、迦薩迦是西南方邊界,是之後聖經所記載非利士人之地。
[註3] 「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拉沙」。我們由所多瑪和基拉耳前面都有一個動詞 בּוא / bo (come),“來到”,代表所多瑪是迦南東邊境界的起點。迦薩迦是西南方邊界,向西來到所多瑪後,所多瑪就成為迦南東邊境界的起點。然後往北沿著鹽海分別為蛾摩拉、押瑪、洗扁、拉沙。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這四個城市,後來都因耶和華的忿怒被傾覆(申廿九23)。
Gen 10:20 這就是含的後裔,各隨他們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國。
[註1] 「各隨他們的宗族,…邦國」。見5節註解。含的後裔在地上所建立的邦國,基本上都成為閃後裔的難處。迦南的後裔是在以色列人進入巴勒斯坦地,成為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地的仇敵。麥西後裔分佈於埃及,是以色列人在西南邊最主要的敵人。其中非利士人自古就是以色列人最有名的仇敵。古實的後裔分佈於示拿地,是以色列人在東南邊最主要的敵人。以色列人最終被擄到巴比倫,就是源於古實的後裔寧錄。
Gen 10:21 雅弗的哥哥閃,是希伯子孫之祖,他也生了兒子。
[註1] 另譯:「雅弗的兄弟閃,是希伯子孫之祖,他也生了兒子。」
[註2] 「雅弗的哥哥閃」,或「雅弗的兄弟閃」。雅弗應該是閃的哥哥,而閃是最小的弟弟,見創五32註解。
[註3] 「是希伯子孫之祖」,或“是希伯子孫之父”。閃被稱為希伯子孫之父,代表希伯是閃族一個標誌性的人物。因為希伯的兒子法勒之後,也許因著巴別塔的建造,神變亂了人的語音,人就分地而居。所以希伯標記了統一語言和地不分彼此的結束。在這之前,宗族是立國的唯一要素,但是法勒之後,方言和地也都成為立國的要素。
Gen 10:22 閃的兒子是以攔、亞述、亞法撒、路德、亞蘭。
[註1] 「閃的兒子」。在洪水之後,閃的後裔從亞拉臘山往南居住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一帶。
[註2] 「以攔」。他的後裔分佈在波斯灣到裡海這區域,為波斯人,今天的伊朗,的祖先
[註3] 「亞述」。他的後裔分佈在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今天的亞美尼亞、敘利亞、伊拉克、伊朗一帶。
[註4] 「亞法撒」。他的後裔分佈於亞述後裔居住的部份,在亞美尼亞和敘利亞一帶。
[註5] 「路德」。他的後裔分佈在小亞細亞西部,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西部一帶。
[註6] 「亞蘭」。他的後裔分佈在兩河流域之間(詩六十1),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西北,在今天的敘利亞一帶。亞蘭是亞蘭人的祖先。在聖經中有些地方加上亞蘭這字,例如巴但亞蘭(創廿八2),兩河亞蘭和瑣巴亞蘭(詩六十1),也許是因為亞蘭文是在古巴比倫地區廣泛使用的語言。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上時呼喊: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其中“撒巴各大尼”就是亞蘭文(太廿七46)。
Gen 10:23 亞蘭的兒子是烏斯、戶勒、基帖、瑪施。
[註1] 「亞蘭的兒子」。閃的五個兒子中,只有亞蘭和亞法撒提到他們的後裔。亞法撒是閃的兒子中被選的。而亞蘭的這四個兒子在歷代志直接稱為是閃的兒子(代上一17,瑪施稱為米設),這是很奇特的。因為以撒的妻子利百加和雅各的妻子拉結,都是亞蘭的後裔(創廿五20,創廿八2)。亞蘭的這四個兒子分佈在敘利亞、亞美尼亞、美索不達米亞一帶。其中烏斯被認為是大馬士革的建造者。
Gen 10:24 亞法撒生沙拉;沙拉生希伯。
[註1] 七十士希臘文譯本是記載亞法撒生該南;該南生沙拉;沙拉生希伯。見創十一12註解。
[註2] 「沙拉」。原文與“瑪土撒拉”的“撒拉”同字。“沙拉”原文意“湧出”,含有“槍射出”的意思,因此引申為武器。瑪土撒拉這名隱含當時的世代是一個不法的世代(見創五21註解)。亞法撒是洪水結束後,閃所生的兒子。亞法撒將他的兒子取名為沙拉,隱含在洪水之後,還有“湧出”,但不是湧出“洪水”,而是湧出人的“高傲”,也就是巴別塔的建造(見下節註解)。巴別塔應該是在寧錄時所建造的。寧錄是含的第二代子孫,沙拉是閃的第二代子孫。亞法撒將他的兒子取名為沙拉,如同以諾將他的兒子取名為瑪土撒拉,都是預言式的命名,預言人將高舉自己的名。
[註3] 「希伯」。約瑟夫,Josephus,認為因著希伯的出生,從此猶太人也稱為希伯來人(創十四13)。之後猶太人所使用的希伯來語,應該也是源於希伯。
Gen 10:25 希伯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名叫法勒(就是分的意思),因為那時人就分地居住;法勒的兄弟名叫約坍。
[註1] 「法勒」。原文意“分開”。也許是因著巴別塔的建造,耶和華就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他們分散在全地上(創十一7~9)。
[註2] 「因為那時人就分地居住」。我們不知道人分地居住是在法勒出生前或出生後。我們由“因為”這詞,也許指出在法勒出生前,因著巴別塔的建造,人就有了分地居住的現象,所以希伯才感慨的將他的兒子取名為法勒。雖然我們也不知道巴別塔確切建造的時間,但是巴別塔的建造,很有可能是發生在人離開方舟後不久。這就是為何在創世記第十章,記載了挪亞三個兒子的家譜之後,緊接著第十一章,先提到巴別塔的建造,然後再記載閃的家譜。同時依據本章的結語,“洪水以後,他們在地邦國上分為邦國”這句也含示巴別塔的建造是發生在洪水之後不久。也許在出方舟後,到了挪亞的第三代後裔沙拉,含的三代後裔寧錄就建造巴別塔(見上節註解)。因為沙拉將他的兒子取名為希伯,是後來希伯來文的起源,代表希伯出生時,已經有方言的產生。後來因著言語的不通,人就分地居住,所以希伯就為他的兒子取名為法勒。也就是說,挪亞出方舟後,到第三代後裔沙拉,人就建造了巴別塔;第四代後裔希伯,人發展各自的方言;到了第五代後裔法勒,人就分散在全地上。
[註3] 「法勒的兄弟名叫約坍」。“約坍”這名源於字根 קטן / qaṭon,意“微小”。在創世記三十二章,雅各向神說:你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創卅二10)。其中“不配得”就是qaton這字。意思是雅各認為像他這樣如此卑微的人,實在不配得神所施給他的一切慈愛和誠實。希伯所生的這兩個兒子, “法勒”是因人高舉自己的名,而彼此分開,是神的審判。而“約坍”所含微小的意思,則含示人面對神的審判,就要降卑自己。但約坍所記載的後裔是最多的,共有十三位。阿拉伯人聲稱約坍是他們的先祖。挪亞的後裔,到了希伯生了的法勒和約坍之後,就分地居住。所以,今天以色列與阿拉伯之間的紛爭,其實是希伯家族分地居住後,兄弟之爭的開始。這兄弟之爭在表面上是彼此的仇恨,但在屬靈的意義上,人在神的審判下分地居住就要謙卑,所以兄弟之爭代表人並不服在神審判的權柄底下。
Gen 10:26 約坍生亞摩答、沙列、哈薩瑪非、耶拉、
Gen 10:27 哈多蘭、烏薩、德拉、
Gen 10:28 俄巴路、亞比瑪利、示巴、
[註1] 七十士希臘文譯本記載略過俄巴路。
Gen 10:29 阿斐、哈腓拉、約巴,這都是約坍的兒子。
Gen 10:30 他們所住的地方是從米沙直到西發東邊的山。
[註1] 「米沙、西發」。地點不詳。但阿拉伯人聲稱約坍是他們的先祖,所以米沙、西發應該都在今天的沙特阿拉伯。
Gen 10:31 這就是閃的子孫,各隨他們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國。
[註1] 見5節註解。
Gen 10:32 這些都是挪亞三個兒子的宗族,各隨他們的支派立國。洪水以後,他們在地上分為邦國。
[註1] 「宗族、支派、地」。支派是源於宗族,成為之後分地立國的最主要依據。以色列人進入美地後,就是依照以色列十二支派將地土分為十二份。
[註2] 「洪水以後,他們在地上分為邦國」。含示巴別塔的建造發生在洪水之後不久(見25節註解)。“在地上分為邦國”的意思是指挪亞三個兒子在洪水後所建立的邦國,不是指今天地上所有的邦國都是挪亞三個兒子所建立。挪亞三個兒子在所建立的邦國,其中閃和含的後裔相鄰居住,彼此成為宿敵。因此,含的後裔在以色列人所在的巴勒斯坦本地,以及巴勒斯坦南邊和東邊,都是以色列的仇敵。基本上,雅弗後裔分佈在巴勒斯坦北邊,雖然不是以色列人的宿敵,但在歷史上的希臘和羅馬帝國,與雅弗後裔有關,在以色列人歷史上扮演了神用以管教以色列人的工具。在末世,雅弗的後裔,歌革和瑪各,則成為在世上被撒但迷惑的列國(啟廿8)。雅弗本是挪亞所祝福的,最後卻被撒但所迷惑。就如神當初所造的人是神所祝福的,也因撒但的迷惑而墮落。祝福來自於神,也需要有神親自的保守。
挪亞後裔分佈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